……
1848年6月12日,布達佩斯城的匈牙利國民自衛軍發起突圍作戰,被早有準備的奧地利軍隊打的四散而逃。
在突圍失敗過後,奧地利軍隊一路尾隨入城,匈牙利共和政府在謝米爾的帶領下向奧地利軍隊投降。
不甘心失敗的革命黨人,在貝姆將軍的指揮下在城南負隅頑抗,抵抗了兩天過後全軍覆沒。
截止到了6月15日,這場持續了兩個多月的匈牙利叛亂,在布達佩斯落下了帷幕。
戰爭結束了,但是戰爭造成的後遺症卻才剛剛開起,布達佩斯在這場叛亂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全城三分之一的建築淪為了廢墟,經濟損失更是無法統計。
收復了布達佩斯過後,朱利葉斯中將還沒有來得及慶祝,又頭疼了起來。
看著手中龐大的俘虜對伍他很受傷,屠殺是不可能的。連同家屬在內這可是十五萬人,怎麼殺?
放過?那就更加不用考慮了,為了匈牙利的長治久安,這些隱患也必須要排除。
“司令,不如以瘟疫的名義把他們給……”一名仇視革命的青年軍官提議道
朱利葉斯搖了搖頭說:“不行,現在有這麼多媒體看著,我們把革命黨高層拿出去讓民眾審判,就已經引起了不少人的質疑。
要是捏造一場瘟疫,很容易穿幫的。總不能真的製造瘟疫吧?那玩意兒又不可控,要是蔓延開了,我們哭都來不及!”
約西普·耶拉契奇總督提議道:“其實,沒有必要斬盡殺絕。只要清洗掉頑固分子就可以了,剩下的人全部判個十年二十年,讓他們服勞役贖罪好了。
據說,維也納叛亂就是那麼幹的,我們也可以效仿一下,這些人只要不被放出去,造成的威脅都在可控範圍之內!”
朱利葉斯中將徘徊了一下,最後下令道:“將所有的軍官、政府官員、已經加入革命黨的成員、知識分子全部找藉口處決掉。
找不到藉口,就製造罪名,讓法院判他們死刑。實在不行讓憤怒的難民動手打死他們,或者是讓他們病死、畏罪自殺都可以,其餘人都判勞役好了。”
聽了朱利葉斯中將的命令,眾人臉色鉅變,這意味在不久的未來,將會有數萬人要人頭落地。
不過大家都沒有反對,這也是維也納政府的意思。除了及時倒向奧地利政府的聰明人,剩下的都屬於被清洗的物件。
革命黨的首腦人物,都已經“被負隅頑抗”給擊斃了,包括科蘇特這位元首,都在戰爭中見了上帝。
為了收攏民心,朱利葉斯還為伊斯特凡伯爵舉行了葬禮,順便給出了蓋棺定論:伊斯特凡伯爵是匈牙利保皇派的領袖,因為拒絕和革命黨人同流合汙,被科蘇特殘忍的殺害。
沒有辦法,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伊斯特凡伯爵是匈牙利實幹派的領袖,雖然是保皇黨的一員,但是他也是堅持匈牙利主義者。
為奧匈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包括推廣匈牙利語言文字,發展匈牙利文化等等。歷史上匈牙利被拆分後,能夠再次重聚,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這種和奧地利政府背道而馳的政治理念,顯然是不容許存在的,包括伊斯特凡伯爵在內,很多匈牙利的大人物都一起見了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