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是奧地利軍隊放棄倫巴第地區,他帶兵去接管這些地方,可沒有什麼戰功可言。
現在變換一下說辭,他派間諜燒燬奧軍糧倉,兵不血刃就擊敗了拉德基斯元帥,這就是妥妥的名將啊!
巴多里奧夥同軍隊中的幾名將領一商議,大家把戰功分了分,這件事情就坐實了,歐洲大陸又一名將崛起。
好處都拿到手了,善後問題就麻煩了。要不是奧地利政府在當地的聲譽不好,民眾們不信任他們,在奧軍徵集糧食的時候,大都想辦法藏匿了一部分,現在馬上就斷糧了。
儘管資本家們已經保證,他們會盡快從外界購糧,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愁歸愁巴多里奧實際上並不是太擔心,他已經一紙報告將情況彙報給了國內,現在只要穩住了局勢,後面的糧食問題自然有別人操心。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這就是查理阿爾伯特國王的感受,撒丁王國可沒有做好準備,如果不是國內民意的壓力,他才不會這個時候進攻奧地利呢?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撒丁王國有多少家底他還不清楚麼?也就是現在趁著奧地利不在狀態,他才敢派兵去試探。
沒有想到,巴多里奧將軍居然這麼生猛,一招毒計就讓奧地利軍隊滾蛋了。佔領了米蘭城是好事,可是要解決城內幾十萬人的吃飯問題,就麻煩大了。
撒丁王國也不富裕,本身就不是啥產糧地,反倒是米蘭平原才是義大利主要的糧食產地。
既然要做,自然是做絕了,奧地利軍隊強行接管了當地資本家們的糧店、倉庫,就連相應的糧食加工廠也沒有放過,現在都在大火中毀於一旦。
米蘭城已經佔領了,可沒有退貨的說法,他們也不可能放棄米蘭,統一義大利是撒丁王國的最高追求。
“卡斯坦託,立即籌集一批糧食運往米蘭城,越多越好,要快!”
查理阿爾伯特還是有能力的,第一時間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現在木已成舟,不管怎麼樣,他都必須要先把當地的民眾餵飽再說。
“是,陛下!”
“陛下,前線將領的嘉獎問題,你看該怎麼辦呢?”
卡斯坦託的話,讓查理國王的心情瞬間好了很多,這次可是擊敗了奧地利名將拉德基斯元帥。
不管有沒有打起來,但是贏了就是贏了,並且還贏得非常漂亮,這可是給他大大長了臉。
撒丁王國的媒體都已經把巴多里奧吹捧上了天,彷彿他是世界第一名將,查理自然不能虧待功臣了。
“所有功臣全部竟升一級,冊封巴多里奧將軍為撒丁王國元帥,等戰爭結束過後,我親自給他授銜!”
……
(備註:拉德基斯元帥成名於反法戰爭,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戰役中踩著拿破崙的肩膀上位,後來又策劃了萊比錫戰役。只不過他的身份不是主帥,而是參謀長,在歷史書上名聲不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