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簫和陳香美很快和安樂村的街坊鄰居一樣,進入貓冬模式,熊抱熊吻熊被窩。天寒地凍,萬物收藏;道法自然,順其自然。“誰道凡情不作佛,百億塵勞從此訣”。這也是陳香美從查明志和陸清秋那裡學來的道家修身養性之法。
秦簫和陳香美倒是知道冬季收藏了,道士查明志和陸清秋卻“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迷醉於古城美酒的釀製。陸清秋總是召喚陳香美和米卉去幫著煎藥熬湯,看爐扇火。每次只要釀出幾瓶酒來,一對道士就找到歐陽海、李大化和左印堂,浮上幾大白。千年美酒,彷彿醞釀著麒麟山的美,仁和友善,融會貫通。品嚐一口,簡直是一種享受。不僅僅是口腹之慾,也是一種精神的享受。香醇的液體,輕輕柔柔就成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使人獲得哪怕一時片刻的釋放和解脫。飄然若仙,我欲飛翔。美食配美酒,美女配美食。經常喝點美酒的美女,估計還是個美食家。所以,陳稚念、陸清秋和陳香美、米卉這些美女,自然對養生特別講究,也只有她們這些自信而又趣致的女人,才懂得如何淡然地享受生活,才能不失時機地綻放出如美酒一樣醉人的美。
而秦簫每日就兜著從蜈蚣山脈挖掘的礦樣,找到查明志的丹房,一起煉製礦石。從蜈蚣山脈採掘來的礦石,雜質少、密度高,特有的晶體結構,世上絕無僅有。隨著一枚又一枚的寶石成功提煉,精益求精,不斷突破,這些埋葬於底下億萬年的寶藏,終於重見天日,綻放出迷人的光澤。秦簫望著八卦爐裡純青火焰裡的寶石,就像情人脈脈有神的眼睛。青焰與紫鑽的交相輝映,完美配合了無價寶石的神秘韻味與高貴氣質,雙色搭配,流露獨特的風格,散發著含蓄而熱烈的光芒。
對秦簫來說,除了採掘礦樣,提煉礦石,就是破譯古城海量的符文壁畫了。想要揭開隱藏在蜈蚣山脈裡的秘密,就必須從這些螞蟻一樣不計其數,枯燥無味的符文開始入手。文化一旦出現斷層,破譯文字將會非常困難。關鍵是因為沒有佐證。這個佐證往往存在於建築、壁畫、用品,甚至勞動工具之中。幸好,蜈蚣山脈古城裡出土了大量的古董明器,壁畫雕刻。而琢磨這些古文,自然也是秦簫必須的強項。從密碼學角度看,語言學的翻譯就等同於密碼學的破譯。大致類似於已知某個未知符號集合對應的已知符號集合,求解對應關係。只要兩個或多個的集合交集空間足夠大,這個對應關係就是可解的。
而對於安樂村的普羅大眾來說,古城符文無異於天書。即便破譯出來,又有什麼用?能當飯吃?還是能當錢花?所以古城符文,迅速地被世俗化。這些符文,最先被當成帶著某種靈異的咒語咒符,刻在器物上,用具上,門聯上。驅鬼辟邪,保佑平安。然後就是將符文刻成雀神紙牌,當成穩吃百注,包贏不輸的賭神符。再後來,完全脫離了古城文字的本身意義,變成了另一種約定俗成的大眾文化。並且還在日益擴大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雀神紙牌的遊戲之中,希望靈光一點,價值千金,贏個盆滿缽溢。
秦簫和陳香美對這些低俗的符文遊戲是不感興趣的。除了提煉礦樣,釀製美酒,每天忙忙碌碌,粗茶淡飯。然後喝上一杯茉莉花,生普洱,或者玫瑰露,鮮豆漿,每一杯,都儘量做到與眾不同。就是豐富的海產品,扇貝、烏魚和小海兔等等,每一小碟,也要做出可口的味道。
秦簫的正廂房之內,迅速被各種文玩古董,取樣和礦石堆滿,其中有來自蜈蚣山脈的發掘,有來自侯一軒主管的贈予,也有自己各處收集拍買來的。沉迷模式一旦開啟,便一發而不可收拾。
紅木雕花的傢俱,大理石圓桌,博古細瓷杯碗,雨過天晴御瓷窯。花盆裡栽松留古秀,供菊挹清芬。對門牆上一幅對聯——上聯:“緩帶輕裘羊叔子”,下聯:“綸巾羽扇武鄉侯。”對聯之間,是一幅竹林七賢“評章風月,陶情詩酒”的水墨畫。落款是:“詩酒先生饋,願為君子儒。”
秦簫手揉寶串,輕啜百香果紅茶。匯精藏雅,博古納今。閒來獨坐,靜品家珍,幾乎成了半個鑑寶專家。面前案子上,一枚祖母綠,瑩光燦燦,一滴碧波,潤如水翠;一枚貓眼石,一隻灰眼睛,單線複線,精美靈犀;一顆雷紋鑽石,晶稜天然,價值連城;一顆藍寶石,遊光一現,浸水真顏。身後一面花梨木百寶架,大格套小格,方格套圓格,格格相套,迴圈往復。上古青銅器,戰古陶三彩。柴汝官哥全備,金絲鐵線,藏銀飾口。博古架名副其實,真有些“盛世集藏,我為伊狂”。
最令秦簫魂牽夢繫的,是蜈蚣山脈古城大量出土的玉石雕刻。件件都是無價之寶,鳳毛麟角。歷史悠遠,吉光片羽。
最近隊長左印堂又派人送來了一大波玉石雕刻件。
一塊橢圓的石頭上,大圓含小圓,大圈套小圈,像一隻孔雀綻開的美麗雀屏。也說不出是出自天然,還是人工刻意雕琢;再看一條石雕盤蛇,仔細觀察,麟紋精緻,栩栩如生。
一隻石刻小鳥,引頸高唱。眼睛似乎凝視著藍天,雙翼蓬起,展翅欲飛;一枚石片上,風鈴好似輕輕搖動。下面雕刻的那隻小蝴蝶,彷彿在不時扇動翅膀,那不緊不慢的氣氛,真像落在石片上,而不是刻上去的。
一尊彌勒佛石像,高度只有指長,寬度倒有巴掌大小。略微瞟他一眼,彌勒佛就咧著嘴“嘿嘿”衝著你笑似的,令人拍案驚奇;一座玲瓏小寶塔的塔身,一層層塔簷,排列整齊。有稜有角,十分精美。
幾枚石雕彩蛋,彷彿捎來了一股山野之風。秦簫每每賞之,便覺得清雅不已。有人物,有臉譜,還有不少小動物,小景物造型,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秦簫目不暇接,愛不釋手。這些石雕處處可見,輕靈生動。也彷彿是大海,其中隱藏著無數資訊,深不可測。又像是一塊塊磁石,將他深深吸引,不能自拔。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