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有著大量天地元素的存在,比如遼闊無垠的大地、炙熱暴躁的火焰、還有那無處不在的風……這些都是天地自然的力量,而這些力量都可以感悟形成劍意,融入劍術當中,可大幅度提升劍術威能。領悟到極高層次,隨手一劍便可超越那些頂尖的一流劍術,或是超一流劍術
如疾風劍意、烈火劍意、大地劍意、滴水劍意……”
幾人聽得似懂非懂,唯有陶鈞、舒奇和令狐沖一臉沉思,似有所悟,隱隱有所收穫,講了一個時辰才停了下來,看著還是有些懵懂的師弟們,夜風不由一陣好笑,搖了搖頭道:“好了!時間不早了,我們也該趕路了!”
劍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並不是夜風所說的就是正確的,關鍵在於適合自己。
把還沉浸在剛才震撼中目瞪口呆的李雲叫醒,並吩咐了一些鏢師將地上的屍體收到一起,一把火燒了之後,夜風便帶著擒下的蒙面人頭領走進了破廟,不到盞茶時間就隨著一聲慘叫聲響起,夜風面帶寒光的從裡面走了出來,對著幾位師弟點點頭,才帶著眾人上了馬向著恆山派趕去。
路上,除了陶鈞三人還在時不時沉思夜風的話,顯得心不在焉外,其餘幾位師弟都恢復了精神,不斷的議論著剛才的大戰。
夜風騎著馬走在最前面,心裡不斷的思考著剛才蒙面首領的話,按照蒙面人交代,他本是大同府的一位實權參將,為了總兵的位子暗地裡投靠了寧王,其實說投靠,也不如說是合作,為了討好寧王,便主動攬下了截殺夜風和幾位師弟的任務。
在他的心裡,除了夜風需要重視之外,其他的華山弟子都是一些草莽,他並不認為此次的行動帶著精銳有任何困難,可沒想到,就是因為他的輕視,使得這次行動全軍覆沒,而他也成了夜風劍下之魂。
在寧王的情報中,此次夜風下山除了夜風是絕世境界高手外,其他幾位華山弟子最高是一流境界,也是這一次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看來寧王和天地閣也不是鐵板一塊,這樣一來,華山的壓力也會輕上許多!”
想想也就不甚在意,雙眼眺望著遠方,一朵白雲飄過,似乎幻化成了儀琳的模樣,在痴痴的看這他。
恆山始於太行山,橫跨塞外,東連燕山,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雲代,東西綿延五百里,它西接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雲、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亙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
恆山歷來以道教聞名,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五洞天,茅山道的祖師大茅真君茅盈曾於漢時入山隱居修煉數載;八仙的之一的張果老亦曾修道於此。
可是在如今的江湖上,提到恆山,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不是那些道觀。而是位於見性峰上的恆山劍派。
這一天,春風徐來,豔陽高照。
恆山腳下,迎來了浩浩蕩蕩的車隊,站在恆山腳下,夜風等人停了下來,看著眼前雄偉氣壯,鬱鬱蔥蔥的恆山。
“二師弟!你帶著幾位師弟先行在這裡休息一下,我先去和定逸師伯打個招呼!”
說完,夜風身影一閃,施展輕功就向著恆山派所在見性峰而去。
到了半山腰的時候迎面一下來一個年輕的尼姑,看到夜風先是一愣,眸光一閃,接著雙手合十彎腰行禮,說道:“南無觀世音菩薩,不知施主來恆山是上香還是還願?”
夜風連忙還禮,他看到這個尼姑雖然沒有帶劍在身,但是身上所穿的緇衣與以前見過的恆山眾位尼姑款式相似,應該是恆山派的尼姑,於是說道:“在下華山派夜風,奉掌門之命有事前來求見恆山派掌門定閒師太。煩勞師太通傳一聲。”
那年輕尼姑聞言說道:“原來是華山派的師兄,請隨我來。”
在年輕尼姑的帶領下,夜風緊隨其後,山風吹來,掀起緇衣,配合著尼姑肅穆的神色,頗有幾分離塵脫俗之感。
山路崎嶇,雖然與華山相比不算險峻,但也不是普通人可以輕易攀登,但在夜風和尼姑的腳下卻也不算什麼,跟在這位年輕尼姑的身後,好似閒庭信步一般,轉眼間便來到了衡山派的大門前。
帶著夜風進了大門,來到一間偏殿,對著身前的兩個小尼姑吩咐了一聲,請夜風坐下後道:“還請師兄稍等片刻!喝杯清茶,小尼這就去通報師父!”
“師妹客氣了?”夜風連忙客氣的回應道。
尼姑笑了笑,轉身離去向定逸師太通報去了!
不一會兒,兩個小尼姑奉上香茗轉身離去,至此整個偏殿就剩下夜風一個人,環顧四周,他發現這間偏殿,雖然白牆青磚,顯得極為古樸,可是在周圍牆壁上刻畫的栩栩如生的佛像下充斥著一股清幽的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