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師們拆除了盤古科技的鋰電池,最新型的鋰電池雖然是盤古科技研發的,但是蕭銘本人也看不上。
隨後,機械師們又拆除了唐的電機和控制器等。
比迪的永磁電機的確有點特色,綜合最大功率達到了180k,最大扭矩達到了330n。
這裡再普及下扭矩的概念,就是力f乘以力臂s,扭矩越大證明電機轉動地越快,電機快當然電動車就跑得快。
再將唐的引數了特斯拉賣得比較好的odel3對比,也可以知道唐的效能。
odel3中配以上是前後共兩個電機,兩個電機的都是功率為220k,最大扭矩416n。
因為唐是城市l3類似於轎跑,所以兩者之間只能這樣簡單的對比一下不能定性分析。
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特斯拉的技術的確要優於比迪。
蕭銘在現場指導機械師們操作。
在瞭解比迪唐的構造以後,蕭銘讓機械師們將除了鋰電池以外的所有部件全部塞回車裡。
現在需要新材事業部的微核電池部門就電動車研發配套的微核電池組。
由於是微核電池,所以電池組的電池沒有電池容量,電池的效能以壽命表示。衡量指標的唯一引數是碳化矽半導體材料的消耗率。
在輻射不斷撞擊碳化矽時,碳化矽也會有消耗,它的消耗主要是指晶體中能夠捕獲電子色心的消耗。
目前微核電池的壽命在三年左右,實驗室需要將壽命做到五年。
五年一換電池,一輛車的壽命約十五年,大約更換兩次電池。
這才是電動汽車和新能源發展的未來。
至於電池組的電壓和電流輸出能否得到電機的要求,這都是很小的技術問題。
而且以目前單個半個指甲蓋大小微核電池的效能看,構成電池組的體積和重量將會遠遠小於鋰電池,既方便安裝也方便拆卸。
在實驗中也湧現出一批新的技術人才,其中來自夏國東風汽車機修廠的一名機修師張德瑞因為技術能力過關、思維敏捷,成為了實驗組的組長。
張德瑞維修的可不是一般的汽車而是裝甲車、機械複雜程度比家用汽車複雜的多。
蕭銘召集了實驗組以及公司的高層,安排具體的任務。
“我們首先得讓微核電池成為電動車的能量來源,然後再說做我們自己的電機,研究我們自己的電動車和行車助手。”
這顯然是一個大計劃,因為蕭銘也準備將微核電池部門從新材硬體事業部中獨立出來。
他說道“公司準備重組盤古科技公司為盤古科技集團,成為專門的未來能源公司。未來能源公司將為盤古科技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微核電池的開發和未來交通工具的研發。”
蕭銘深深的看了張德瑞一眼,張德瑞挺胸抬頭意氣風發,終於有屬於自己的舞臺了!臨時有事,今天只有一章,見諒!
學霸的黑科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