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谷歌?
對大部分網際網路巨頭來說,不太現實。
但是蕭銘知道未來更加人性化智慧化的作業系統必將代替安卓!夏國也必須有一家能夠擊敗谷歌的公司。
蕭銘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讓譯狗完成它應有的歷史使命。
蕭銘有足夠的底氣,因為在低等科技欄的第二排最後一欄,就是潘沙星的第一代半智慧作業系統開發指南。
但需要用大量驚訝值兌換。
注意,僅僅是開發指南,並不是將作業系統送給你。
蕭銘要了解潘沙星第一代半智慧作業系統就要先了解下現在人們使用的作業系統,比如安卓和WIN。
而要了解安卓生態系統就要了解安卓系統本身。
Android是基於Linux開發的開源作業系統,而Linux是使用標準C語言開發的作業系統。
所以Android底層驅動以及作業系統核心是使用C語言以及組合語言開發的,換而言之就是安卓使用了Linux的核心。
為什麼在Android的系統的應用程式為什麼會用Java而不用C語言或者其他語言?
C語言就別想了,市面上的程式程式碼動不動就十萬甚至幾十萬,C語言處理錯誤起來非常麻煩而且沒有糾錯機制,很容易崩潰,所以淘汰。
再加上安卓手機最大的特點就是硬體差異化較大,而且作為搭載在小型移動裝置上的系統,對耗電、執行效能都有要求,
所以Python效率低淘汰;C++在硬體的差異上進行除錯相當麻煩淘汰。
唯有JAVA,能透過虛擬機器能夠遮蔽掉跨裝置硬體的差異性,且效率奇高,再加上開發者數量之多。因此,安卓在應用層面上就選定了JAVA。
現在安卓的版權在谷歌手裡,譯狗要想成長,要跨過谷歌這道坎就要跨過安卓。
說得更大膽一點,為什麼移動端的主流作業系統只有IOS和安卓不會有第三種?
因為開發作業系統太難了。
開發國產作業系統,夏國在很多年前就提過,但是並無多少成效。
Windows XP 有4000萬行的程式碼(注意,是行,不是個!),Windows 7有5000萬行的程式碼,Linux 3.6核心有1590萬行的程式碼,Linux Debian版有著6500萬行的程式碼。
每一行程式碼,每一個程式碼都是由開發人員一個個敲出來,一個個測試驗證後進行提煉的。
蕭銘拍了拍前面做的一位戴眼鏡的男生,這位男生正在閱讀JAVA開發指南,應該是計算機類專業的。
“師兄?計算機專業?”蕭銘問道。
“嗯……軟體工程的。”男生抬頭看著蕭銘,深邃的眼睛中是一個個的程式碼。
蕭銘說道:“請教師兄一個問題,如果請師兄寫程式碼,一天能寫多少?”
“我?”同學趕緊擺擺手,不好意思地說道:“我不行,我不行!我這才大二,能寫一點就不錯了。”
蕭銘:“那熟手呢?”
同學:“還是看程式型別吧,一般的一天幾百行吧,如果複雜一點的帶測試,效率更低。”
答案出來的,別說碼程式了,就是把WIN系列作業系統讀完,一個熟練的程式設計師都需要150年左右。
如果以微軟的XP為例,當初微軟公司為了開發XP系統動用了全球最頂尖的5000多名程式設計師耗資數百億米刀,花費數年時間才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