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蕭銘揹著書包離家後並沒有去學校,他到許老闆的工廠拿貨。
完美的高壓裝置被製作出來,從不鏽鋼的光潔度到它和其他儀器連線的接頭處理,都能夠顯示出小工廠不錯的製造的技術。
就是這些小型的工廠,擔負起夏國強勁的經濟增長。
交錢拿貨,許老闆非常會做人,找了個“拖板鞋”幫助蕭銘把裝置送到家裡,他心裡還想著蕭銘說的那百萬的生意。
蕭建強在紙廠上早班,何慧在紙廠外擺攤,家中只有蕭銘一人。
他將裝置放在地上,隨後將取出裝載吞噬1型厭氧菌菌落的瓶子。
菌落瓶子分了很多層,要將所有層的菌種混合在一起才算是一個完整的菌落。
蕭銘每層都取出一點菌種,按照實驗說明先後將培養試劑和厭氧菌菌落菌種匯入高壓瓶中,最後插上電抽離瓶中的氧氣對其加壓。
按照蕭銘的圖紙,實驗高壓瓶有一個觀察口、一個試劑新增口一個出液口。
試劑新增口可以定期新增菌類的培養液或者新增汙水等,而出液口則可以流出經過厭氧菌落處理後的液體,一般會是純淨可飲用的水。
完美!
花了整整一上午時間,蕭銘終於將實驗的每一個步驟都做完。
接下來就是測試吞噬1厭氧菌效果的時候。
蕭銘拿著玻璃試劑瓶咚咚咚走出房門,去尋找汙水。
在老舊的家屬區,尋找汙水多簡單,地表的排溝、下雨後的積水坑、蒼蠅館子的門口都是汙水。
蕭銘在老人的注視之下,忍著惡臭在家屬區的排溝中將200毫升的玻璃試劑灌滿。
“糞渣、食物殘渣、各種重金屬、包括大腸桿菌在內的各類有害細菌,足夠了!”
咚咚咚。
蕭銘又快步回到家中,按照說明書的實驗步驟將200毫升的汙水到入新增口。
按照吞噬1厭氧菌的說明,1毫升飽和的菌落可以處理100毫升到300毫升的汙水,處理時間為半個小時。
這裡的飽和菌落意識是指吞噬1 厭氧菌每毫升的濃度必須要達到10^(5g/ml。
焦急地等待半個小時,蕭銘用經過滅菌的試劑瓶裝了50毫升經過處理後的液體。因為吞噬細菌有重力趨勢,呈現向下聚居的趨勢,所以位於上部的出液口倒出來的液體不會有吞噬細菌。
至少,從直觀上看,實驗是成功的。
因為從溝裡接的汙水呈現黃黑色,而現在接的液體是無色透明的,就像是瓶裝的純淨水一樣。
不過,要證實汙水已經被處理,要證實這個液體達到了飲用水的標準,好需要進一步的實驗。
蕭銘有兩個實驗選項:
1、自己把這50毫升水喝下去,看看一會兒拉不拉肚子;
2、拿到實驗室去檢驗。
第一個方式比較直接,但是風險太大不確定因數太多。萬一蕭銘的抵抗力太好了,把水裡的細菌都給殺滅了呢?或者汙水根本沒有被處理那蕭銘不是直接喝的糞渣嗎?
好像有點噁心。
否決。
第二種選項是拿到實驗室去檢驗,這樣最直觀可以看出水中含有什麼成分,包括含有那些元素,是否有重金屬,細菌含量是多少是否符合飲用水標準等等。
顯然,第二種選項更加符合實際。
江城市有檢驗檢疫機構,這個機構專門為社會服務。可以檢驗食品農藥含量也可以檢驗飲水安全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