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福家的牧點上,夫妻倆把散落的牧草攢起來,堆在大草垛上。
沈福問:董靜,咱們又有幾天沒去託婭家了?
董靜停下來,把鐵叉往草垛上一紮,說:哎呀,在牧點一忙活,又有七八天了吧?
“可該去了。”沈福看著遠方說。
“就是。等以後啊,小山和小嶺他倆都上學了,咱們有時間就得勤去瞅瞅啦,託婭的手連自己洗臉都費勁,衣服啥的根本洗不了。”
“就是啊。這個恩不能忘,這份情一輩了都還不完。可千萬別整得就像三分鐘熱血似的,讓人笑話不說,咱自己良心上也不安啊。”
“就你明白?我不知道啊?這不一忙就想不起來了嗎?不行,明天就回去!”
一陣風吹過,吹亂了董靜的頭髮。她停下來聚攏頭髮的時候,看到小山和小嶺在牧點的小屋裡正趴著窗戶向外看。
兩個孩子不像以前那麼淘了,懂事兒了許多,而且對託婭媽媽的掛念甚至超過了對她這個親媽媽。董靜沒有吃醋,反而感覺很欣慰。
天氣在轉暖,草原在轉暖,生活在轉暖,一切都在轉暖……
…………
冬去春來,四季輪迴,又是風綠草原遍地花。美麗的夏天如期而至。
馬託婭的新家有個後園子,面積大概有四百多平方米,讓她打理的綠意盎然。這個“打理”不是事必躬親的意思,而是“思想”啊“規劃”啊或者說是“設計理念”的體現,說白了就是支支嘴兒、指揮指揮,重體力活兒託婭是幹不了的。
原來馬紅霞家住在這裡時,與鄰居荷花家還有一道籬笆相隔,今年春天荷花和杜佔元就把這段籬笆給拆除了。荷花找來機械翻地的時候,把託婭家的園子一起翻了,包括平整地、打池子、栽種、施肥等等,包括天旱時一併澆水。
園子裡的菜都是託婭與爸爸馬額爾德木圖的商量下栽種的,品種很多,有豆角、黃瓜、茄子、西紅柿、辣椒,還有一些小白菜、生菜等。在園子邊還特意種植了兩小壟粘玉米,因為阿吉奈喜歡吃。
託婭基本不出自家院子,到園子裡侍弄侍弄菜,就算是活動活動身子了,更多的活兒有人搶著給做。當然,她做這些活兒時,要圍上紗巾的。
娜仁圖雅有時看女兒捂著紗巾太熱,就勸她撤掉算了,反正事情已經這樣了,大家都不會再說什麼的。可託婭就是不肯。
園子裡蔬菜長勢正旺的時候,除了夠一家的吃用還有富餘。董靜來、郝春花來,包括阿吉奈抽空兒回家,託婭都要給拿上一些。
不僅僅是額爾德木圖喜歡那種“小生活”,如今的託婭愛上了這種與世無爭、清貧卻很喜樂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