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跟太子叫板的青年商人,是內廷司的密探。
慶帝下了死命令,要拍到《詠雪》掛在祈年殿中做紀念。
這首詩是南慶文壇崛起的標誌,慶帝不允許被亂七八糟的人拍走。
李長安在辦拍賣之前,對他的詩字畫大受歡迎是有預料的。
名家字畫,名氣為先。沒有名氣的人,字畫再好也賣不出好價。
但是,如果名氣響亮,字畫質量還過硬,一定能賣出高價。
要是作品能夠和重要大事件繫結,還能獲得額外的收藏溢價。
李長安的三幅字畫,都滿足這個條件。
《詠鵝》是大詩人李長安的第一首詩,《詠雪》是南慶在文壇上首次擊敗北齊的標誌,《詠針》則有羞辱北齊的含義。
當然,李長安猜不到背後的神仙們如何操作。
但是他知道,三幅字畫必然要爆出天價!
這次字畫賣出的白銀固然不少,可以積累第一桶金,同時名氣暴漲也是李長安需要的。
現階段,朝局形勢、奪嫡黨爭、齊慶之爭都和李長安沒有關係。
李長安可不是酸腐文人,一定要證明自己的字畫值多少錢,他要的只是錢財!
不管神仙們鬥成什麼樣子,只要把黃金白銀留下都好說!
他的目的是賺到錢財和名聲,衝擊文藝、財富排名,提升在慶餘年世界的影響力。
有了大量財富,才能養得起羅網,將羅網真正覆蓋天下。
建立了成熟的羅網,李長安才能在後續崛起過程中佔據主動,進退自如,不至於被形勢牽著鼻子走。
拍賣會上,因為太子殿下的默許,幾個富戶立刻發力。
那位青年商人,無視各種高官權貴的眼神暗示,叫價十分犀利。
“黃金萬兩!”
譁!現場沸騰了!
李長安樂了,趕緊漲!越高越好!
沒多久,京都城就傳遍了,永王殿下的字畫拍到黃金萬兩!
萬兩黃金,官方兌換十萬兩白銀!
這一聲喊價,直接連計量單位都變了。
他話音剛落,此起彼伏的加價聲再次響起來了。
“一萬一千兩黃金!”
“一萬兩千兩黃金!”
……
“一萬五千兩黃金!”
現在每次加價,至少都是千兩黃金,也就是萬兩白銀!
範思轍已經快暈厥了,原來他以為司南伯府算有錢。
今天才知道,京都之中藏龍臥虎!
“姐夫!姐夫殿下,我和我姐一起嫁過去……唔!”
捂上了範思轍的嘴,範建自己卻是嘴裡發苦。
這一次加價,就是他一百年的俸祿啊!
人和人的差距,也太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