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子彈的價錢在眼下的東北農村究竟是個啥概念呢?
自從開始巡山打獵之後,趙鳴家的生活條件放在全縣都算是首屈一指了。
可要是敢給小弟趙慶幾毛錢當零花,劉翠蘭手裡的掃帚疙瘩能掄出火星子!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反正一場折騰下來皆大歡喜。
李犀香和張彩妮組織收的第一批山貨已經運往了滬上,反響極好!
滬上的各個單位之間,再次開始了相互借東西的操作,對於從大興安嶺送過來的各種山珍,迸發出了極大的熱情!
在交通運輸極發達的眼下,不得不說,滬上辦事處的這一番操作實屬神來之筆。
都要到正面反饋的林業系統,頭頭腦腦中間也不缺心思活泛思維機靈的人,有心照貓畫虎,在其他地方也展開類似的活動。
可惜透徹研究和實地考察之後,絕大多數人都偃旗息鼓放棄了。
趙鳴他們組織收山貨然後發到滬上,放在後世就是再簡單不過的商業行為,可放在眼巴前兒,具體操作的過程及其複雜,天時地利人和更是缺一不可,很難複製。
按照某位把脈絡整個梳理一遍的聰明人的說法,與其另起灶臺,還不如直接組織人手把採摘晾曬好的山貨送到牙窪子村,直接交給趙鳴他們更加靠譜!
在這樣的背景下,送往滬上的那批山貨,款項順利的結清,甚至因為丁峰的操作,趙鳴他們還獲得了一批採購腳踏車和收音機、錄音機的指標。
這些指標是以支援兄弟單位建設的名義特批的,不需要工業券,也沒啥時間限制。
這一下子,牙窪子村和周邊幾個屯子採山貨的熱情愈發高漲!
打了一回老虎,劉權這個老獵人自覺功德圓滿,本來之前就有收山的打算,這下子更沒啥牽掛。
割蜂蜜之前劉權就對收山貨的事情格外上心,眼巴前一瞅形勢一片大好,當即就帶著他們屯子樂意參與的人,也加入到採山貨的行列。
同時參與進來的還有靠山屯的老菸袋。
原本他們兩口子打算今年多養些雞,給屯子裡其他人打個樣,真能成的話,往後靠山屯的鄉親們靠著養雞賣雞蛋也能多個進項。
可老話說盡了,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在沒有各種配套條件和設施的眼下,農民家庭大規模養雞的風險真不小。
一旦出了岔子,壓根承受不起。
反倒是採山貨,有老菸袋這個老獵人跟著,幾乎沒啥風險,收益還不小,最為關鍵的是見錢夠快,可比養雞更加適合農民家庭的實際情況。
沒得說,靠山吃山,不耽誤農忙的情況下,靠山屯也加入到了採山貨的行列。
“我估摸著,真這麼搞下去,到入冬之前,咱們能發到滬上的各種山貨,絕對能夠滿足那些單位發年貨的需求!”
“真到那時候,咱們縣裡還不得遍地都是腳踏車,家家都有收音機呀!”
“那可不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