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官員紛紛出聲道賀。
但奉景帝卻高興不起來。
隨著容妃的事件爆發,讓他對郭天翊也產生了懷疑。
可是現在,除了郭天翊,似乎也指望不上別人。
至於郭天翊命令山東道地方軍將領的事情,奉景帝到不在意。
畢竟這些權力都是自己給郭天翊的。
任免官員,斬殺官員,郭天翊都可以隨便做。
吏部尚書謝志達注意到了奉景帝臉上的微妙變化,嘴角微微咧起。
看來,自己等人商議的計策還是有用的。
只要奉景帝對郭天翊起了疑心,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御書房內的朝臣們,誰也不知道他們的肚子裡懷揣著多少個心眼子。
另一邊。
韓王之所以造反,是因為接見了晉王的使者滕文山。
滕文山給韓王帶來了諸多金銀珠寶,並且許以將來改朝換代後的各種封賞等空頭支票。
讓韓王的心態發生了一些變化。
本來,在歷史上,哪怕是幾年後晉王起事,山東道韓王都沒有參與。
這位藩王也獲得了善終。
但奈何,因為郭天翊的穿越,讓局勢發生了一些變化。
因為郭天翊強勢解決了山西道的亂局,讓晉王這邊失去了山西道的助力,旋即將目光看向了位置欠佳的山東道韓王。
最終,韓王被滕文山說動了。
但韓王又豈能不知道山東道跟山西道比鄰而居,而郭天翊又在山西道的事情?
只因為滕文山給出了一條計策,他會親自去一趟吳國,說動吳國出兵幫助韓王抵禦郭天翊大軍。
雖說吳國與大奉剛剛聯姻不久。
但山東道西面就與吳國國界接壤,吳國要是出兵還是很容易的。
哪怕吳國再跟羅斯國有戰爭,但吳國在與山東道接壤的地方有數個軍事重鎮,而且有相當數量的邊境兵。
只要利益足夠。
滕文山不怕吳國不出兵。
這也是滕文山與黃玉兩位謀士的最大區別。
黃玉善於內政,主張從內部找突破口。
滕文山則是更偏向於找外力幫忙。
滕文山與韓王具體聊天的內容是什麼郭天翊不知道,但有錦衣衛在,在滕文山第一天進入韓王治所的時候郭天翊就知道了。
自己手底下的錦衣衛跟滕文山也算是老熟人了。
接到訊息後,郭天翊就預料到了韓王會被策反。
提前挑選了一位名聲不錯的地方軍將領辛建同,令其成為地方軍兵馬大元帥,討伐韓王。
可地方軍的戰鬥力很是拉胯。
對付一般的山賊土匪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