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擅長內政,其次這個人還要是郭天翊的親信。
郭天翊的親信裡,除了他們幾個,更多的是武將。
所以,黃新也只能把最重要的點說了出來。
“很好。”
“不過你們說得還有一些不足。”
郭天翊手指敲擊著案几,看著三位心腹說道。
“這...”
“還請陛下明示。”
三人不約而同齊聲出口,一副要大拍龍屁的模樣。
“你們說得很對!”
“教化是主要的,但想要讓這裡的百姓都接受教化需要兩個先提條件。”
“第一,軍事條件。”
“朕決定,調集荊州府的地方兵進入雲川道,負責這裡的軍事工作。”
“第二,就是從西南邊的窮苦之地移民部分百姓過去,土漢通婚後可以大大提高教化與漢化的速度。”
“朕可以斷定,不出十年,這裡能徹底融入我大奉,說漢話,寫漢字。”
話音剛落,三人齊刷刷高呼道,“陛下聖明。”
說實在的,三人也是由內而發。
軍事掌控是他們都想到的,但沒有說。
有些事跟有些話,總得讓皇帝來說,皇帝來做。
不然,什麼話都搶了皇帝的風頭,以後想不想混了?
歷史上有才華的人太多了。
可惜很多都鬱鬱而終。
為什麼?
不就是因為不懂語言藝術嗎?
移民,加速土漢通婚來促進漢化,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好了。”
“朕決定派一名得力的大臣去管理,你們誰願意去?”
郭天翊看了眼三人,隨後將目光放到了黃新身上。
黃新是個人才。
但是他改名後,還沒創出政績。
自己想要提拔他,也沒有理由啊?
見狀,黃新一步邁出,嚴肅道,“臣願意前往雲川道,完成此任務。”
“好。”
“那朕就將這任務交給你了。”
“你懂兵法,雲川道軍政大權你一把抓。”
“可以用朝廷的要求去練兵,讓這些士兵在閒時開墾農田,以雲川之地,養雲川之兵,這叫軍墾制。”
軍墾制,第一次被郭天翊提了出來。
黃新大為震撼,跪地道,“臣,定當不負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