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人頭正是晉王與平南王的人頭。
滿朝文武亦是大驚。
還好現在是寒冬。
這人頭都凍住了。
若是盛夏,怕是這人頭都要臭了。
郭天翊微微錯愕。
不對啊?
晉王不是被平南王給殺了嗎?
而平南王則是畏懼宇文轅震的兵峰南下逃亡了。
怎麼也死了?
莫不是雲川道三王乾的?
雲川道地區,原本就是蠻夷之地,充滿了瘴氣,且這裡地形極為複雜。
在大奉朝之前,這裡就是前朝的附屬國。
大奉建國之初,雲川道三王內部的紛爭也不斷。
後來其中一位王爺被另外兩家聯合攻打,無奈之下向大奉求助。
奉景帝派兵相助,另外兩位王爺畏懼朝廷兵馬,就撤兵了。
而後,奉景帝下了道聖旨。
讓雲川道三王歸順大奉,給他們封王。
條件就是要解散他們一半的兵馬,讓他們幫大奉駐守南部國界線。
雲川道三王經過思考後就同意了。
在歷史上,雲川道地區時而獨立,時而歸附。
類似於後世古華夏跟某彎彎的關係。
但與之不同的是,雲川道地區的人民大多數都不是漢族。
民族本身就不同,文化也有所差異。
再加上這裡自古就被貼上了蠻夷的標籤,在中原人的眼中他們就是歸順大奉的異族而已。
這裡的三位王爺,都是後來封的。
只要雲川道地區願意歸附,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對其封王。
在晉王聯軍出征前,想要逼迫雲川道三王相助,但他們僅僅是支援了點錢糧意思意思。
這態度也很明顯,就是要當牆頭草。
後來,聯軍大敗。
平南王又設計坑殺晉王,為了躲避宇文轅震的大軍只好一路南逃。
恰好,雲川道三王抓住了機會,將逃亡到他們地盤的平南王一舉給殺了。
而今日發生在郭天翊眼前的,就是雲川道三王向朝廷表忠心的一幕。
“諸位愛卿。”
“雲川道三王殺了平南王,獻上了人頭,欲要向朝廷邀功。”
“你們認為該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