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知道是和誰嗎?”
“我不知道,她沒有細說。”男人搖了搖頭說,然後他的面色變得複雜了起來並說:“我妻子精神不太好,要是你想從她這問出線索,恐怕……”
“還記得我的專業嗎?”
男人的眼神中忽然流露出一絲希望,他看了看自己的妻子,又看了看席勒,然後說:“我不太懂心理學,但我知道心理治療是有效的,但是費用實在是太貴了……”
“這是免費的,先生,因為顯然現在缺乏一錘定音的證據,如果能從你妻子的記憶當中找到線索,就足夠支付你們的診費了。”
“好吧。”男人鼓足了勇氣,捏著拳頭說:“要是她很難受的話就停下來,但我覺得她一定願意告訴你的。”
席勒稍作準備之後,就開始了他的催眠,就像在尼格瑪的記憶當中找尋答案一樣,他再度走入了這位母親的精神世界。
終於,他得到了自調查以來最確切的線索,因為他在帕麗的記憶當中看到了尼格瑪先生的臉——他就是當時波洛金社群中學部的校長。
並且,帕麗看到了他的作案方法。
當時,作為校長的尼格瑪既隱藏不了自己想要作惡的慾望,但又擔心學校出事會影響他的前途,於是他選擇不在校內動手。
小學部沒有單獨的校長,仍然歸他管理,他會在課間的時候和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與他們拉近關係,然後以調查老師的教學水準的理由,把一些小朋友拉到一旁詢問。
有一些是正常詢問,但他會和另一些孩子,準確來說是那些和他關係很好,喜歡圍著他轉的孩子約定去某處探險。
這個地方通常距離學校不是很遠,但是因為這座學校就坐落在森林邊上,所以他總是會告訴孩子,週末在學校附近的森林的某條小路上等他。
至於怎麼保證孩子不告訴父母,並且在休息天的時候單獨出門,帕麗就不知道了,但是席勒清楚,小孩的心智沒有發育完全,很容易受到大人操控,如果有人處心積慮,這些都不是難事。
退一萬步說,有些孩子聰明,自然不會上當,但是這麼多的學生當中總有不夠聰明的,只需要篩選出來就行。
當時帕麗其實不知道尼格瑪先生要幹什麼,她以為是孩子們調皮,纏著校長先生帶他們去森林裡玩,而校長實在經不住他們鬧騰,就答應了他們。
但是帕麗是個非常負責任的體育老師,她知道在有些小樹的緩坡上玩是一回事,真正深入森林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她來到了校長辦公室,勸阻尼格瑪先生。
據帕麗回憶,她提起這件事的時候,尼格瑪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他似乎沒有想到有人聽到了他和孩子們的對話。
而這之後不久,帕麗的兒子,同樣在社群小學讀書的布法就失蹤了,而帕麗也確診了精神疾病。
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愛德華、帕麗、裡奇小姐,這三人的經歷都一模一樣,都是發現了某些線索,然後被確診了精神病。
這導致警察根本沒辦法從他們的嘴中問出任何有價值的線索,因為他們說話顛三倒四,哪怕問出了一些內容,法庭也不會承認精神病人的證詞,自然也就沒辦法用法律手段制裁他們。
只可惜,他們沒有料到還有席勒這樣能夠從精神病人那一團混亂的大腦當中挖掘出真相的人。
在探索了帕麗的大腦之後,席勒高度懷疑,愛德華的叔叔,也就是這個尼格瑪先生是有心理學教育背景的,愛德華、裡奇小姐和帕麗的瘋狂有人為的因素。
逼瘋一個人比治癒一個精神病人簡單的多,只要稍作引導,某些不夠堅定的人就很容易懷疑自己。
不過仍然有疑點,那就是席勒覺得,不論是本來應該成為謎語人的愛德華,還是堅定又倔強的裡奇小姐,或是善良的負責任的帕麗,他們都不是那種容易被催眠影響的人。
還是那句話,催眠沒有那麼神奇,它沒有辦法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的人格,要真是能把一個邪惡的人透過催眠變得善良,那心理醫生可以改名叫耶穌了。
以上這三個人都不是那種猶豫、怯懦且不夠聰明的人,尼格瑪先生到底是怎麼做到把他們三個都逼瘋的?
之前席勒查這個案子其實只是因為閒的沒事幹,但是現在他升起了濃濃的好奇。
因為哪怕是他不借助任何超自然能力,也沒有完全的把握能夠把這三個人變成現在這樣,神秘的尼格瑪先生要是有這個本事,哥譚超級罪犯怎麼會沒有他的一席之地呢?
涉及到學術問題,席勒想不認真也不行了,他有種預感,這不是簡單的兒童侵害案,背後應該隱藏著更深的秘密。
阿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