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真的很不好用!!!!
我在作家助手的後臺回覆這些意見的,回覆釋出這條評論的人,是看不見回覆提醒的,我點的贊也是一樣。
除非,我開啟起點的閱讀客戶端,從茫茫的章說海當中,找到你的評論,然後回覆,你才能看見提醒。
問題是,有些意見出現的章節,已經是很久之前的章節了,我看著伱評論的那句話,都不知道他出現在哪裡。
但是,你又辛辛苦苦寫了這麼長,意見也很中肯,我不給反饋吧,總覺得於心有愧。
於是,我這個小腦袋瓜靈機一動,只要我把評論刪了,你就能看見你的評論被刪除的提示,這就意味著,你能知道我看過了你的評論。
我是不是很天才?
好吧,其實是因為,之前有一些大坑,讓作者感覺到非常絕望,在創作這本書的中期的時候,作者的焦慮症,一度達到了需要使用藥物治療的地步。
那段時期,我的精神狀態不是很正常,我看見所有超過三行以上的評論,都會覺得是在罵我,所以我就把他們都刪了,有段時間甚至無差別的掃射一切評價,蹲在作者後臺機械性的刪了三個小時的評論。
我覺得誤傷好評的機率在一半一半,大家要是發現自己的長評被刪了,可能就是作者沒吃藥半夜發瘋的產物。
我錯了,我以後會好好吃藥的,非常抱歉被刪評或者被誤傷的讀者,作者以後儘量減少發瘋次數。
當然,有一些你寫的太長的評論,有可能會被起點吞掉,那個不是作者能控制得了的,如果你確實覺得自己的建議非常的中肯,對作者很有用,可以加群,然後敲小窗聯絡我。
網路上,對於這本書的評價,大體是褒貶不一。
但是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其中一半的人說,我開頭前30章寫的像一坨狗屎,另一半的人,說我過了30章之後,寫的像一坨狗屎。
這不是簡簡單單的網路二元化的產物,而是代表著兩種讀者群體。
雖然前面的部分沒有大綱,劇情整體也比較單薄,走的是傳統線性網文的路線,沒有太多文筆發揮的空間,但是節奏快、爽感足,比較適合習慣了快節奏閱讀的讀者。
後半部分,作者開始重新整理劇情,並且轉而嘗試單元劇類寫法的時候,這類讀者可能會覺得,節奏變得拖沓,摻雜了太多與劇情推進無意義的描寫和抒情。
而喜歡看後半部分的讀者,可能正是欣賞作者的筆力和文筆,同時,對單元劇類敘事的接受程度也比較高,所以會覺得前面主角頻繁的切換世界,做一個沒有感情的劇情推動工具人稍顯單薄。
要說作者更喜歡哪種,型別其實也各有褒貶,如果整本書都以前30章這樣的方式展開,作者會很舒服。
作為曾經熟練混跡於某些爽文網站的我來講,寫一條單線敘事、節奏飛快,充斥著大量爽點的爽文,完全不用過腦子。
那些爽點構建的方法,就好像刻在了我的基因裡一樣,我曾經也拿著這把刀,在某些網站叱吒風雲,殺出重圍,取得過不俗的成績。
而如果採取第二種方法,所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作者的大綱和細綱裡,大多是主線劇情及人物設定。
你們在文中看到的所有call back,和埋伏筆、收伏筆,某些重複句子的運用,某些人物的重複反應,和遞進反應,全部都是記在作者腦子裡的。
一方面,我的大腦要承擔非常瑣碎的記錄的工作,一方面,又要承擔很大的完善劇情的情緒壓力,作者這一年來,雖然足不出戶,但是過的那叫一個跌宕起伏,波瀾壯闊。
之前的某些劇情裡,作者說自己喝酒了,是真的喝酒了。
而且喝的程度,可能比你們想象的還要嚴重一些,尤其是寫哥譚的部分,很多情況下都是處於不省人事的前奏期。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本書裡蝙蝠俠的轉變過程很有意思,因為那其實是作者的康復過程。
前半段的偏執、固執、混亂,大部分都是在酒精的麻痺作用下所產生的,而後期的理智、堅持和突然想開了,大部分都是在足量藥物的作用下寫出來的。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可能有人覺得,我是生活所迫,為了賺錢,但其實不是。
我的家庭情況還可以,沒有任何家庭壓力,沒有兄弟姐妹,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我上班和之前寫掙的錢,已經足夠我在一個物價堪比一線城市的城市,活得非常瀟灑了。
所以,我到底在幹嘛?我為什麼要把自己弄得這麼痛苦?為什麼要在簡單和困難之間,選擇最為吃力不討好的一條路?
我半夜橫豎睡不著,起來細想才發現,那字縫裡密密麻麻的都是兩個字——“熱愛”。
你可能會感覺到有點肉麻,但是其實,所有進行長篇的作者,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如果沒有熱愛和創作激情支撐著的話,賺的錢都不夠買藥的。
前提是認真創作,不是像我以前那樣提筆造屎。
其實我也認真分析過,我焦慮情緒的絕大多數來源就是,我明知道,這是一本已經註定不夠完美的書,就好像本書的主角席勒,出生就帶有幾乎不可被治癒的精神疾病。
但是,焦慮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就是完美主義傾向,俗話說就是強迫症。
有一段時間裡,我坐在桌邊看著桌上的酒瓶,就好像對面坐著另一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