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也是席勒教授的學生,所以,你也應該知道,總之,榮格說,人們要設適應各種各樣的社會規則,就要給自己戴上人格面具。」
「我們會因為各種職業潛移默化的要求,來自覺的做出與之相對應的行為,而一旦行為與社會規則有悖,就會被人們看作成傻瓜。」
「我覺得這真的很有意思,因為有的時候,我也能感覺到。」
「比如,在哥譚生存,你不能示弱,所有人都知道這條規則,也都知道對方在虛張聲勢,但我們都沒有拆穿。」
「我靠強勢的人格,帶領卷尾幫生存,但其實,被我嚇住的其他幫派的老大也是如此,我們都知道對方戴著面具,而到底誰能取得優勢,就看誰的面具粘得更緊。」
「你有面具嗎?」傑森看著蝙蝠俠問道。
蝙蝠俠看著傑森的眼睛,他甚至懷疑面前的這個小孩是席勒變的,因為,他又問了一個蝙蝠俠無法回答的問題。
蝙蝠俠有面具嗎?
他當然有,他的面具就是布魯斯·韋恩,蝙蝠俠是真實人格,布魯斯·韋恩才是面具。
如果按照榮格的理論來說,布魯斯·韋恩就是蝙蝠俠產生的,符合社會期望的人格面具,一個有錢的、不學無術的、花心的富二代。
人格面具的作用,就是讓人能夠在社會當中正常的生活下去,讓人能夠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不至於被社會拋棄,而如果突破面具,就會面臨這樣的風險。
就像蝙蝠俠的存在,一個完全沒有面具的超級英雄,完全違背哥譚的社會準則,於是,他被哥譚的社會拋棄了,不能夠參與正常的社會生活。
傑森又指著其中的一段話說:「榮格覺得,如果一個人的實際人格,完全屈從於人格面具,其實是很危險的,如果一個人把被社會接受當做最大目標,那他很有可能會服從社會對他的任何期望。」
「這樣的話,他就完全沒有自己的性格了,活著的目的,就變成了成為群體最期望的樣子,為了滿足期望,他們可能會做出各種各樣的錯事。」
而傑森又指著正文旁邊批註的一句話說:
「這裡好像是席勒教授批註的,他說,人格面具需要有推力和拉力,如果過分關注社會期望,就要引導他關注自身需要,如果過於關注自身需要,就要引導他關注社會期望。」
「只有自身需要和社會期望平衡的時候,才能保持人格面具的穩定,否則,就會陷入對於雙方都會失望的惶恐情緒當中。」
蝙蝠俠的指尖動了動他問,他說:「他說了怎麼平衡嗎?」
傑森搖了搖頭說:「席勒教授沒寫,可能是這裡寫不下了。」
然後他思考了一下,又認真的說:「我覺得這事沒那麼複雜,有的時候,滿足別人的期待,自己就會不開心,可要是自己開心了,又會讓別人失望。」
「但是,歸根結柢,真正愛你的人,都是希望你開心的,他們肯定會希望,你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要是一個人對你說,你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讓我很不開心,那他肯定不是真的愛你,或者說他自以為愛你,其實只是想控制你而已。」
「而如果面對真正愛我的人,我願意犧牲一定的時間,不去做我喜歡的事,而是去做會讓他們高興的事,愛不就是這樣嗎?我希望你高興,你也希望我高興……」
「你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愛你?」蝙蝠俠問。
「我不都說了嗎?」傑森又強調了一遍:「如果一個人,希望你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同時又願意花費精力去做讓你高興的事,那他肯定很愛你。」
在那一瞬間,蝙蝠俠想到了很多人的名字,他被名字的數量震驚到了,於是愣在了原地沒有動。
希望他去做蝙蝠俠,又願意花費精力,讓他能夠更輕鬆的做蝙蝠俠的人,從廣義上來看,真的很多。
阿爾弗雷德明知蝙蝠俠的事業很危險,但從來沒有說過阻攔的話,同時又精心的照顧著他的生活,讓他沒有後顧之憂。
貓女真的很喜歡蝙蝠俠這個身份,她真心實意的覺得蝙蝠俠很酷,同時,甚至願意約束自己,少去偷東西,來討他的歡心。
迪克一直很仰慕蝙蝠俠,想跟他學本事,同時在蝙蝠俠情緒失控的時候,儘量避開,不去刺激他。
還有戈登、哈維,以及……席勒?
想到席勒,蝙蝠俠有些迷茫了,席勒的名字為什麼會出現在名單裡?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一道聲音:「傑森,我回來了,你看到哪了?……蝙蝠俠,你怎麼會在這???」
蝙蝠俠剛要說話,走進來的席勒,就拿雨傘指著蝙蝠俠,雨夜的教學樓當中,傳來了席勒的怒吼:
「蝙蝠俠!!你自己不學習!!還想帶壞別人?!!!」
兩分鐘後,在雨夜中亡命奔逃的蝙蝠俠想,席勒?他是一個生活在人世中的「普通人」,而蝙蝠俠,是一個被人世踢出去的神。
人和神之間,愛意沒有共通,恨意倒是雙向奔赴,非常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