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正確。
因為到目前為止,李牧只下過兩次刺殺墨君的指令,分別是一次‘毒殺’,以及剛才那一次落星門的神箭手襲擊。
至於剩餘五次,是趙、魏、楚、燕四國朝堂得知墨君來到前線之後,分別動用他們潛伏在秦軍中的暗子下的手。
“這些年我一直都縮在漢中沒怎麼動彈,想必其餘六國這些年也是憋得夠嗆。”墨君搖著頭,笑了笑道。
墨君自然清楚他現在究竟有多遭人恨。
毫不客氣的說,現如今包括秦國在內,六國加起來想要刺殺墨君的人,差不多都能湊一支軍隊出來了。
要不是墨君現在已經武功大成,他這次出行還不知道會遇到什麼危險了。
典慶率領的最後一波襲擊,最後依舊以失敗告終。
雖然典慶很勇猛,但他一人勇猛並無任何用處,他身後跟隨的【新·魏武卒】雖有不遜色於魏武卒的武器裝備,但可惜膽魄與氣勢還是差了不止一籌。
更何況如今通許城的城牆已經差不多修建完畢,秦軍修建的城牆上除了架滿了長弓勁弩、落石滾木之外,同時還設有公輸家族製造的‘戰爭機器’。
這種黑科技一樣的‘戰爭機器’,配合墨君搗鼓出來的【水泥】,簡直就是天然契合的戰爭堡壘。
這一波襲擊退下之後,秦軍與趙魏聯軍之間的戰爭,也暫時恢復了平靜。
中途雙方雖然依舊偶有摩擦,但卻並未掀起大規模戰爭。
雖然這場戰爭秦國還是進攻方,但秦國如今擁有極其充沛的後勤支援,所以他們並不害怕消耗與拖延。
恰恰相反。
因為去年一場大雪災,導致如今看似國力強盛的趙、魏兩國,反而成為了戰爭的劣勢方。
······
這種平靜一直持續了半個月。
秋收期到了。
大災之後往往意味著好收成,所以今年六國的糧食收成都還算不錯。
秋收的到來算是給趙、魏兩國的後勤回了一口血,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實際上秦國等的就是趙、魏兩國回這一口血。
因為趙、魏兩國去年剛剛經歷大雪災,本來今年的好收成應該用來恢復國內百姓的元氣。
一個國家的根本是底層的百姓,如果底層的百姓活不了,就意味著國家的基石將會崩塌。
可現在秦國主動掀起戰爭,如果要繼續打仗,就意味著今年這筆原本應該用來恢復百姓元氣的收成,必須要用來支援軍隊。
失去軍隊,意味著國家沒有了防線。
失去百姓,意味著國家沒有基石。
這是一次殘酷的二選一,無論趙魏兩國選擇哪一條,結果幾乎都是必死,而更殘忍的是,實際上兩國從一開始就沒有選擇。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