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領土本就是七國中最小的一個。
整個韓國全部人口加起來,也只是堪堪超過百萬而已,而這一場大雪卻直接導致韓國直接死亡數超過兩萬,可想而知對於韓國的損害有多大。
而且現如今的其餘五國,可沒有秦國這種災後重建的底蘊。
在這種情況下。
若是秦國突然朝著五國發起攻擊,北方五國又豈能抵禦大秦兵鋒?
一念至此。
秦國眾臣眼神紛紛亮了起來。
雖然這些臣子以往在朝堂上也和嬴政做過幾次對,但那只是宗族利益與王權利益發生衝突時,不得已而產生的爭執。
如果說是對外戰爭的話,那麼當今朝堂之上,除了極少數人外,大部分人和嬴政······或者說秦國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畢竟身為秦臣,秦國的強大對於他們而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尤其是現在這種統一天下的偉業。
一旦嬴政功成。
那麼他們現在這些早已效忠嬴政的臣子,豈非都有‘從龍之功’?
“臣以為李廷尉所言極是,當下我大秦兵強馬壯,又有天時相助,正是大王一展雄圖,鑄造不世之功的最佳時機。”
“臣也附議,如今六國在我秦國兵鋒面前,不過土雞瓦狗。”
“臣也附議。”
“臣也附議。”
······
有了第一個人開口之後,剩餘群臣紛紛開始表達出了自己的態度。
見到下方群臣都對李斯的諫言表示贊同,嬴政也終於不再掩飾自己的野心,大聲道:“既然諸卿都以為李卿所言極是,那麼傳寡人詔令,即刻令王翦、蒙驁、王賁、蒙武、楊端和、桓齮······等將領速速自邊境返回咸陽,共商大事。”
聽到嬴政下達的詔令,群臣頓時一呆。
啊這······
雖然說機不可失,但這樣是不是有點太急了。
嬴政下達的詔令很著急嗎?
其實一點也不。
原因很簡單。
因為今日的諫言雖然是李斯提出,但實際上這個想法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在嬴政心中有了計劃了。
甚至於就連今天李斯突然上奏,也不過是他揣摩出了嬴政的內心想法,所以主動站了出來,給了嬴政一個下詔的理由而已。
事實上。
就算沒有李斯今天這番諫言,用不了多久,嬴政也會找人提出此事。
所以當其他人都在為嬴政這番急促的詔令感到驚訝時,唯有李斯絲毫沒有感到意外,甚至恰恰相反,他還主動站了出來,再次諫言道:“王上,臣還有一言。此次統一之戰,臣以為當由韓國而始最為合適。”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