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毛實在是太佩服田優優了,雖然她的人沒有出現,卻給他們解決啦哆啦的問題指了一條明路。
順著田優優的這個提議,大家翻閱起了《小學生必背古詩文》一書中的宋詞來。很快,一首美妙的、描寫夏夜鄉村風光的宋詞映入孩子們的眼簾。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這首詞真是朗朗上口,毛豆毛情不自禁地誦讀了三遍。他投入的誦讀聲連房間外的爸爸和媽媽都聽得清清楚楚。毛大勇抑制不住激動,敲門說道:
“這是首好詞!爸爸小時候最喜歡這首詞!爸爸小時候就生活在那樣的小村裡!”
美擁有驚人的感染力,儘管蔡曉宇對宋詞瞭解不多,但也不妨礙他被這首詞深深吸引。蔡曉宇問道:
“毛豆毛,這個西江月是什麼呀?”
“西江月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後來用作詞牌名。”
毛豆毛一邊回應蔡曉宇,一邊把這首詞抄錄下來遞給了在一邊吃開心果的啦哆啦。
“不錯!”啦哆啦願意給孩子們的“答卷”評100分,它說道:“其實,這一首辛棄疾的《西江月》在我心底也是第一名。這首詞像水墨畫一般,筆調靈活,語言簡單,不假雕琢,不事堆砌,但就是讀著舒服!而且,我最喜歡這首詩中的‘數字’亮點——‘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哎呀!真是亦真亦幻,優美至極呀!”
“啦哆啦,我記得你跟我們介紹過宋詞有豪放派和婉約派,”毛豆毛說道:“這位辛棄疾雖說是豪放派的代表,但透過這一首詞,我不僅讀到了他的豪邁,也讀到了他的細膩。我對辛棄疾越來越好奇了,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才會如此粗中有細呢?”
“人格的形成離不開他的經歷,辛棄疾這一生算得上命途多舛吧。年少時起義,而後成為封疆大吏,但是因為其主戰的政治傾向,辛棄疾被排擠、被罷官,最終退隱山居。如果我來概括的話,我願意用八個字來形容辛棄疾……”啦哆啦頓了頓,然後字字清晰地說道:“一腔熱血,壯志難酬!”
葛大壯繼續追問:“那這首《西江月》是辛棄疾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呢?”
“被罷官后辛棄疾就回到了家鄉,他的家鄉在江西上饒。這首詞中提到黃沙嶺,就在上饒縣的西邊。辛棄疾在上饒時常常書寫此地風光。”
回答完葛大壯的問題,啦哆啦叫了蔡曉宇,它問道:“曉宇,我問問你的感受吧。唐代的鄉村生活和宋代的鄉村生活可有什麼不同呀?”
蔡曉宇皺著眉頭思索良久,他回道:“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到什麼不同。看樣子,人們所向往的幸福、安逸的生活,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是永恆的,也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