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毛這群孩子生活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從小與各種電子產品為伴,就拿葛大壯來說吧,他擁有的電子產品不下幾十個。
毛豆毛、田優優和葛大壯看過炫目又緊張刺激的動畫片、玩過可愛逗趣的少兒遊戲,可是卻從來沒有看過皮影戲,他們甚至還不知道眼前所展示的就是皮影戲。
湯多多走到孩子們的面前,像一個小主持人那樣開口道:
“同學們好,現在大家看到的不是電影,也不是動畫片,更不是遊戲。它叫做皮影戲,也叫燈影戲,是一種用蠟燭等光源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間藝術。皮影戲和清明節在同一時間,被評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首杜牧的《清明》我將用皮影戲給大家展現。”
話音剛落,吹吹打打的民樂響起。孩子們豎起耳朵一聽,哎呀,這些皮影小人正在唱著的就是由杜牧的《清明》所改編的歌曲。
葛大壯指著幕布上淅淅瀝瀝飄蕩下來的斜斜的影子,說道:“下雨啦!”
“杜牧所書寫的這首清明詩被譽為千古絕唱,自從有了這首詩,清明節也有了形貌。”湯多多說道:“‘清明時節雨紛紛’——這‘紛紛’二字用得真妙,一下子就把清明時節濛濛細雨的自然與哀傷展現了出來。”
“‘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個‘魂’可不是恐怖的小鬼頭,你們擔心骷髏頭會從門後跑出來實在是沒有必要,”湯多多繼續說道:“因為清明節是春祭節日,在清明時人們都要掃墓祭祀、緬懷祖先。心懷對家人的思念之情,人們自然會有所傷懷。這裡的‘魂’字,說的是人們傷心欲絕的精神狀態。”
葛大壯高高舉起手,他說道:“下面兩句我會解!人們在祭掃先人的路上淋了雨,又冷又餓。再加上懷念親人,思緒惆悵,自然要找到一家酒肆,買兩壺酒喝了暖暖身子。我看這杜牧八成就是又冷又餓,想要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了!”
葛大壯說起吃的來,總是顯得津津有味,他那饞得流口水的樣子逗得其他人發笑。
湯多多卻神秘地說道:“如今杜牧和清明節早已融為一體,咱們既然品讀這首詩,就不能不感受清明習俗。大家都站起來,我們走到皮影戲裡去吧!”
“啊?走進去?”
啦哆啦已經準備就緒,它依次把孩子們推進白色的幕布——從一個鮮活立體的人變成斑斕有趣的皮影幾乎是一瞬間的事。第一個化身皮影的是毛豆毛,他的眉毛飛向兩鬢,又粗又濃,一眼就能讓人分辨得出來。
等孩子們都進入了皮影戲內,啦哆啦則化身成為了手藝人,它一下子長出八隻手來,穩穩控制住了孩子們的皮影角色。
在啦哆啦的助力下,孩子們化身的皮影角色,體驗了清明時節的各種習俗:
踏青、植樹、放風箏;
掃墓、祭祖、插柳枝;
拔河、鬥雞、盪鞦韆;
蹴鞠、射箭、耍龍燈;
疲累的孩子們紛紛爬上大水牛的背,他們沉浸在欣喜裡,樂不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