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彌賽亞。
這裡得講一句。
貝內文託家不在乎這個‘預言’。
之所以格雷克清楚,也只是因為他較之父親,踏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和馬爾科姆一樣,行走在超越凡人的道路上。
馬爾科姆是他的守護者。
也是他神秘之路的導師。
小的時候,他就認識他,和他一同生活。
“我只是試圖看清迷霧背後,未來的隱約輪廓。”
至於有關‘彌賽亞’的預言究竟是什麼,那面鏡子是否真的神奇,以及,還有誰面對過鏡子——乃至這些渴望得知彌賽亞身份的、或光明或陰暗的組織的目的…
格雷克·貝內文託一點興趣都沒有。
這世界不是沒有不朽者,也不是沒有神靈侍者。
然而馬車還是馬車,金鎊還是金鎊。
伎女依然要靠羊腸和特別製作的下流束腰,工人靠不斷被擠壓的現實與酸啤酒,孤獨寂寞的寡婦靠沙龍和年輕的小夥子,多子女的貴族靠土地租金,子嗣艱難的則靠其他貴族…
貓兒捕鳥,鳥兒吃蟲子。
這世界偉大的東西太多,然而一切不會有任何改變。
妄想出一個所謂的‘救主’,用它來達成自己或崇高或無恥的目的…
格雷克·貝內文託認為實在愚蠢。
“如果真有‘救主’…恐怕丹尼爾·赫弗比維多利亞更像。”
格雷克說。
“工匠赫弗?”
馬爾科姆下意識說道:“那些人可從來都不幹好事…”
“他兒子不同。”
格雷克點頭。
“你和我去參觀過,不是嗎?別欺騙自己,馬爾科姆,你也認為那很神奇,對不對?”
馬爾科姆默默撇嘴。
的確。
那些用銅管、齒輪和金屬扳頭做出的各式各樣的‘傢俱’或‘工具’,竟讓一位儀式者大開眼界——實在不可思議。
你知道更不可思議的是什麼嗎?
那些神奇的道具,竟然能夠被凡人‘驅動’。
就像清晨女僕燒好水,沏上一杯咖啡——現在,利用他們造出的神奇工具,女僕只需要按下一個按鈕,然後,等上十來分鐘,用手端起泡好的咖啡就行。
“…您應該收購幾座礦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