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宮中,燕王喜看著眼前翩翩起舞的舞女,享受著美人投餵的水果。
然而一想到四十萬秦軍接連讓草原三大霸主受挫,深感秦軍強大的他難免也有些憂愁,往昔甜蜜的水果有些索然無味,就連眼前身姿窈窕的舞女也難以令他感到身體燥熱。
他雖然算不上什麼賢君明主,但鞠武頻頻告假,而後偷偷北上進入草原,這些事情還瞞不過他。
他自然猜得到鞠武的目的,但他沒有點破,更沒有干涉。
呵,丹那個孺子估計還以為他真的昏聵到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也不想管,整日醉生夢死吧。
嘿,終歸是他的兒子,與他年輕時一般無二。
他年輕時何嘗不是雄心勃勃,自以為登上王位後勢必要改革弊政,扭轉燕國的頹敗之時。
年少之時,哪知世事如此艱難。
即位之初,他姬喜也是雄心勃勃,決意恢復燕昭王時期的武功與榮耀。
在遇到了同樣與自己一般雄心勃勃的慄腹後,燕王喜很快便任命慄腹為相邦,改革了不少弊政,燕國也積攢了強大的國力。
慄腹也的確是大才,先試探迷惑趙國,以五百金作為獻給趙國的禮金,簽訂了息兵止戰盟約,同時以相邦身份出使趙國的慄腹逗留邯鄲數月,對趙國情勢做了自以為翔實的探察,確定趙國的確是羸弱不堪後返回燕國,突然對趙國開戰!
結果就是廉頗真正奠定了自己在兵家地位的一戰,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八萬對六十萬,優勢在我!
相邦慄腹、大將卿秦悉數戰死,燕王喜啟用了戰前反對他出兵的將渠,同時也是墨家的燕國統領為相邦,向趙國割地求和。
燕國割地罷兵後,前番戰事的種種真相訊息也紛紛傳入燕國。
原來,趙國對燕國的突然襲擊根本沒有防備,廉頗、樂乘兩軍原是開赴邊境與秦軍作戰,猛然回頭對燕,只是偶然而已。
燕王喜由是恍然大悟,假若秦軍當真攻趙,燕軍的背後偷襲戰定然大獲成功!
存瞭如此想頭,燕王姬喜心有不甘,認為趙國不是不能攻破,只是要選準時機而已。
如此苦苦等待了八年,在燕王喜即位的第十二年,燕王喜又一次沒有聽從將渠的勸告,以燕昭王時期的名將劇辛為主將再度伐趙。
然則,燕國君臣萬萬沒有想到,這次事情卻反著來了。
趙王偃也是初登王位欲建功業,竟先行下令李牧攻燕。燕軍尚未開出,李牧邊軍已經揮師東進,一舉攻下了燕國的武遂、方城兩地,方始歇兵。
於是燕國派出劇辛出兵反擊,卻不想被龐暖擊敗,俘獲燕軍二萬人,劇辛也戰死在沙場上了。
自此一戰,燕王姬喜性情大變。
燕國原本便不是倉廩殷實之邦,唯賴燕昭王時期攻破齊國七十餘城,掠奪了齊國的如山財富,才積累了一時豐盛的軍資糧秣。
數十年過去,燕國國情每況愈下,及至燕王喜即位,府庫儲存業已大大減少。
燕王喜再三圖謀攻趙,其意正在效法燕昭王破齊富燕之道,卻不想,十二年之內燕國兩次大戰均遭慘敗,糧秣輜重幾乎消耗一空,兵力更是銳減為二十萬上下。
名臣名將,也是死的死走的走,國政謀劃連個得力臂膀也沒有了。
國無財貨,朝無棟樑,燕王喜心灰意冷了。
於是,周王室老貴胄的傳統秉性發作,姬喜以寬仁厚德為名,什麼也不做,整日只在燕山行宮狩獵消磨,將天下興亡當做了事不關己的過眼雲煙。
倏忽十載過去,才有一縷清新剛勁的風吹進了燕國廟堂。
燕王喜自認為沒有能力強國,於是便也放手任由燕丹施為,只是自己的兒子似乎也是在重走自己的老路。
一念及此,燕王喜愈發憂愁,美酒一樽又一樽飲下,直至醉得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