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嬴政繼任王位以來,太后趙姬、相邦呂不韋掌權自然要傾力打壓曾經作為太子熱門人選的成蟜,而同樣掌握了一部分權柄的宗正令嬴牧對趙姬和呂不韋的行為進行了默許。
作為宗正令,最在意的自然是整個嬴秦王族的利益,而嬴秦王族的利益歸根到底在於國家的安穩。
趙姬和呂不韋的行為都是在消除秦國之中不同的聲音,也是在為嬴政鞏固王位,甚至於嬴牧還參與了二人的謀劃,聯手打壓了楚系這個曾經傾力支援成蟜的派系。
成王敗寇,成蟜的長安君府自然也要被打壓,不少家臣都選擇了脫離長安君府為自己謀求一條生路,而樊於期作為為數不多留下的家臣,與成蟜患難與共,二人感情自然深厚,那份信任也是旁人難以比擬的。
“即便楊老將軍當面言說,還拿出了不容辯駁的證據,我也依舊懷疑是有賊人挾持了你,或是易容成你,乃至懷疑過朝堂中有人想要以如此拙劣的藉口謀害你……絕沒有懷疑過伱要背叛我,背叛秦國。”
“直到我親眼看見真相!”
成蟜略顯陰柔的臉上罕見地流露出了憤怒的神情,但那種憤怒與其說是痛恨樊於期的背叛,不如說是恨其不爭。
他知道樊於期因為樊家被打壓而時常對嬴政有所怨言,也一直在寬慰他。若是樊於期能夠再忍耐個一年半載,只要秦國此次伐魏成功,那麼無論秦燕有無開戰,成蟜都會成為秦國新的宗室大將,屆時樊於期便會成為他最倚重和信任的裨將。
可為什麼,你就不能再忍忍?
“成蟜年輕,還請楊老將軍代成蟜指揮大軍吧。”
成蟜閉上眼睛,看著在地上抽搐的樊於期,終歸是不願再去看他一眼,轉過了身軀。
而一直被成蟜掛在嘴邊的“楊老將軍”從人群中走了出來,也就是楊端和。
楊端和與成蟜也同樣關係密切,莫逆之交的二人,即便是成蟜最為落魄之時,楊端和也未曾斷絕與成蟜的往來。
你說楊端和如此行為會招致嬴政、呂不韋等人的不信任,是愚蠢的行為吧,但楊端和卻也從未被懷疑和不信任過。
萬年副將的楊端和從來都是一個情商極高,懂得分寸的人,否則也不會有“萬年副將”的名號,甚至被王齮、蒙驁、麃公等人爭搶。
楊端和與廟堂上絕大多數重臣的關係都不錯,是在張機入秦以前的秦國交際花,又是四朝老臣,軍功卓著。
再者楊端和與成蟜的來往都是大大方方的,噓寒問暖,就像祖孫倆似的,話題僅限於生活,也沒有任何要支援成蟜反抗嬴政的表現。
沒有人會厭惡一個重感情的人,尤其是在他人落難時依舊不顧旁人眼光的重情重義之人,即便是再陰險的政治家也不例外。
畢竟這樣的人,與自己也交好,若是將來自己落難的時候呢?
既然沒威脅,同時與自己也交好,又是功勳卓著的四朝老臣,何必去動他呢?
“不,此戰就由公子來指揮吧。”
楊端和心中暗暗一嘆,他知道成蟜此刻剛經受友人的背叛,心亂如麻,但越是這種時候越能鍛鍊一個人。
作為從小看著成蟜長大的長輩,又是成蟜的半個老師,他希望成蟜能夠直面這一切,如他的名字一般,成“蛟”!
成蟜者,成蛟也。
嬴子楚也許從未對成蟜有過任何成王的期盼,因為蛟再像龍,也終歸不是真龍。
但蛟再不像龍,也終歸不是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