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他還真吃楊翁子這一套。
“哼,那便先學習,後拜師,反正你爹要是敢拒絕,老夫就把他安排去征討那蠻荒的滇國和夜郎!”
王齮冷聲放著狠話,堂堂一國上將軍,如今大秦現役將軍中資歷最老、功績最重的上將,卻如小孩鬥氣般撒潑威脅,也是讓人大跌眼鏡,一眾參將和胥吏都有些嘖嘖稱奇。
“還在下面跪著幹什麼,滾上來看老夫指揮!”
似乎是注意到了其餘人偷笑,王齮斷喝一聲,將氣撒在了楊翁子身上。
“武安君擅長的,是如利鉗般的攻勢,正奇相合,包圍穿插相結合,從而實現圍殲的戰法,可惜資質愚鈍老夫沒學全。”王齮追憶著往昔在武安君麾下擔任副將的時光,感慨道,“但僅僅是穿插之法,便足以讓老夫登入當世頂級名將的行列。”
言罷,王齮看著戰場上的敵我態勢,揮舞著令旗,一支五千人的秦軍突騎從趙軍軍陣的薄弱處殺入,而突騎之後緊跟著一萬穿著一件薄薄的皮甲的秦軍步卒,從突騎撕開的口子殺入,而後一分為二,一左一右殺入了另兩處趙軍軍陣的側翼。
而無論這一萬五千人殺向何處,身後都有秦軍在短時間內跟上,佔住了那一萬五千人殺出的口子。
那一萬五千人不斷地穿插在趙軍的一座座軍陣中,屢次從側翼和背後攪亂趙軍的軍陣。
趙軍之所以能與秦軍交鋒,一是因為趙人悍勇的民風,一鼓作氣之下能與秦軍戰成平手,二則是藉助軍陣之利,穩定住了戰線。
新卒在這紛亂的戰場上,往往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而事實上就連低階軍官們都不知該如何作戰,但在一座座軍陣中,只需要聽從那座軍陣的中級軍官的指揮便可。
然而那一萬五千人的穿插和迂迴,如同一條鑽入了衣裙的遊蛇,遊走滑行根本抓不住,卻又時刻能給你來一口狠的,趙軍的一座座軍陣在這支隊伍的攪擾和襲擊下被逐漸被攪亂乃至潰散,趙軍的戰鬥力也逐漸萎靡了下來。
隨著趙軍的戰線徹底崩潰,潰亂的趙國新卒們相互踐踏,加之趙軍夜間的視物能力差,潰敗時慌亂之下誤將袍澤當作敵軍的人也不少。
而秦軍則截然不同,秦軍早已將餐飯制度改為一日三餐且三日一食肉,供給軍中的蔬果也愈發多了,在營養補充方面遠超趙軍,夜盲的問題得到了普遍性的改善,至少不至於在近距離下還能將袍澤當成敵軍。
一夜廝殺下來,秦軍損兵兩千餘人,而趙軍折損近兩萬,其中不少都是死在自己人的腳下和兵戈下。
若非王齮不願大軍繼續冒險夜戰,趙軍的損失至少還要再添上一兩萬。
但考慮到趙軍身後還有屠睢、馮毋擇、涉間、桓齮四人所率的十萬秦軍的追趕,只要等到兩方二十萬人馬會合,便可將趙軍圍殲於此,因此王齮認為根本沒必要白白浪費士卒的性命去拼那兩三日的時間,放棄了繼續追擊擴大戰果。
一切也不出王齮的設想,雖然戰場的位置有所偏差,也沒有達成溺斃趙軍的成就,但卻依舊達成了王齮圍殲的預想。
屠睢、馮毋擇、涉間、桓齮四將先後率軍趕至趙軍背後,在經過了三日的休整後,以平陽重甲軍為先鋒,二十萬秦軍對趙軍發起了最後也是最為猛烈的一波攻勢。
與休整了三日體力充沛的秦軍不同,趙軍身上帶著的乾糧並不多,在與王齮夜戰的那一日趙軍便已經將身上的乾糧食盡而後發起進攻,秦軍休整了三日也就代表著趙軍斷糧了三日。
疲憊不堪又飢寒交迫的趙軍在秦軍士卒的眼中就是扔在地上等他們撿起來的軍功,漫山遍野地追捕著趙軍士卒。
甚至不少人都將刀劍收入鞘中,用長戈的杆部和劍鞘放倒趙軍士卒,而後將其輕鬆俘虜。
羸弱不堪的趙軍根本沒有多少反抗的力氣,斬首還可能讓兵器捲刃,還不如直接一招放倒方便省力,還能多撈點軍功。
而王齮也終於可以反過來催促王翦和張機進軍,嘚瑟地在戰報中書寫道。
“王十年秋九月,臣齮拔中牟、鄴、平陽、武城,殺趙將扈輒,斬首四萬,俘虜六萬,趙國南線門戶洞開。”
(4174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