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如此,楚系依舊沒有決定投資嬴政。
所以,這也正是這次嬴政要冒著如此巨大的風險也要離秦入韓的原因。
身邊沒有一心為自己效力的大才,如何能與呂不韋等勢力鬥爭?
而韓非與張機,便是嬴政眼中的大才。
韓非雖然沒有展露出什麼實際上的大才,但韓非子所作的《孤憤》、《五蠹》等著作中闡述的治國理念與治國思想,大多都與嬴政不謀而合,嬴政認為韓非絕對是有著大才的,只是因為出身韓國王室貴胄,在韓國這個羸弱的國家中被王室、權臣拖累無法施展抱負罷了。
而張機,雖然張機沒有什麼著作,嬴政也是剛知道這個名字不久,但是張機與韓非截然相反,他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才能。
造紙術與印刷術為秦國所帶來的的實際利益就已經為陷入了修鑿水渠而揮霍一空的秦國國庫輸入了不少鮮血,在張機調配下的羅網也將新鄭打造成了羅網的第二個溫床,以至於嬴政絲毫不必為自己現在的安危所擔心。
韓非,他還沒有去拜訪,但張機……明知道他如今面臨的局勢很糟糕,卻依舊決定為他效力。
所以,嬴政想知道為什麼。
他是有著什麼樣的底氣,來投效這個幾乎形同傀儡的自己?
“因為,你是嬴政,而嬴政,是秦國的王。”
張機與嬴政對視著,二人都從彼此的眼中看到了那一抹凝重與認真,沉默片刻後,二人忽然同時大笑出來。
尤其是嬴政,這也許是他坐上那個冰冷的王座上以後第一次發出如此暢快愜意的大笑,笑聲祛除了他的迷惘,祛除了他的猶疑,祛除了他心中的鬱結之氣。
這世上恐怕沒有如眼前的張機這般信任他的了。
只因為他嬴政是秦國的王,就選擇了相信他能做到那看上去希望渺茫的事情。
但,張機說得也沒有錯。
因為,他是嬴政!
是秦國的王!
嬴政一把抓起了張機的手,眼中盡是笑意與信賴。
與韓非不同,韓非是在治國理念上與嬴政有著極其相似的觀點,在治國理念上成為了嬴政的知己;而張機則是成為了嬴政苦苦尋覓,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互扶持的知己,是願意在嬴政孤立無援時信任他,扶持他的知己。
“政不需要先生在跟隨在政的身後見證太平盛世的建立。”嬴政搖了搖頭,拒絕了張機,卻又向張機伸出了自己的手,面含笑意,給人一種親切溫暖的感覺,“政想要的,是先生與政攜手建立那個幅員遼闊的大秦帝國,與政一統締造那萬世太平!”
(2033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