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石頭的兩端抹上黏土,再用另一塊石頭壓上,以此疊到半米高就行。
灶臺的大小根據盒鍋而設,用不了多少石料。
一個小時不到,就搭成了一個四四方方的灶臺。
灶臺的底部透過預留的牆洞通向外面,即是排煙通道,也是排灰通道。
通道一定要用平石搭建,而且要緊和密,否則竄出的火苗很容易點燃木質結構的庇護所。
徐墨可不想冬天烤著火,烤著烤著就火化了,所以這一步格外的用心。
牆洞地面放平石,兩邊放方石,上面再放平石,連結處用黏土固定。
如此,堅固耐用的石頭煙囪在他手中一點一點成型。
等完全建好,剛好到了正午。
徐墨決定午飯就拿新建的壁爐試試水,架好鍋後,收集枯枝塞進下面的灶洞裡。
打火點燃,火苗跳躍著升起。
在枯枝燃燒的噼啪聲中,一股股炊煙順著通道飄香了屋外。
徐墨特意檢查了下牆洞處,沒發現有火苗竄出,這才將心放回了肚子裡。
午飯很簡單,鹽煮狼燻肉,目的不在吃,在試。
煮著煮著,木屋裡的溫度開始上升。
石頭吸熱也散熱,熱量來源就是於此。
這在冬天是個非常好的取暖措施,現在嘛就算了。
徐墨走出屋外,伸展手臂伸了個懶腰。
現在壁爐也建好了,目前就剩下最後一件事了。
建個篷子,儲存乾柴,準備迎接極寒之地的凜冽寒冬。
吃完飯,他就開始著手建造篷子了。
篷子需要滿足防潮,避雨兩個條件。
為了省事,他直接將營地裡的巨大岩石規劃成了存放木柴之地,只要在岩石四周豎起幾根木樁,上面再蓋個頂防雨就算完事。
這也算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個下午,巨大岩石就變成了一個簡陋的篷子。
當所有的計劃都實現的時候,徐墨的情緒也徹底舒緩放鬆了。
無論是狂風暴雨,還是飛雪寒風,對他而言,只是別樣的風景。
沒有了後顧之憂的徐墨,突然想擺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