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房價節節攀升的今天,估計不會有人專門給一臺計算機一個幾十平米的房間住吧。
量子計算機的小型化,勢在必行。
所以艾亮才會說,量子計算機的下一步在於量子計算機的小型化。
不僅僅是艾亮,許多量子計算機領域的同行都是這麼認為的。
…………
“下一個問題。”
這次站起來的一位金髮碧眼的國外記者。
“艾先生,你好,我是來自瑛國《泰晤士日報》的記者凱瑟林。”這位金髮碧眼的美女記者,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你好。”艾亮點點頭。
《泰晤士日報》的記者凱瑟琳握著話筒問道,“艾先生,我在專案組名單中看到,專案組的首席工程師是你的老師郭院士,我想問一下郭老現在在哪,為什麼沒有出出席這次的新聞釋出會。”
“還有,我得知艾先生所在的半導體量子晶片專案組成立的時間是在去年的四月份,而那時候華國的剛剛研發出雙量子位元的半導體晶片。或許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好奇,閣下的團隊是如何在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締造這個在我們看來完全不可思議的奇蹟!”
這位記者一口氣接連問了兩個問題。
不過這兩個問題都是在場的眾人所關心的。
郭院士是這個專案組的實際領導者,身為首席工程師,郭院士沒有出席這次的新聞釋出會,本就引起眾人的注意。
當然,這位名為凱瑟琳記者的第二個問題,更是眾人所關注的關鍵所在。
眾人和她一樣好奇,好奇的想要知道艾亮等人是如何創造這個根本不可能締造的奇蹟的。
“艾先生,這是我的問題。”凱瑟琳淡笑著望著坐在發言臺前的艾亮。
艾亮沉默幾秒,似乎回憶起了什麼傷心的事情,語氣變得低沉下來,“你的這兩個問題,我可以統一進行回答。”
艾亮臉上扯出了一抹笑容,略帶自嘲的開口道,“我知道,在一年前,並沒有人會認為世界上第一臺量子計算機的誕生地會是在華國。”
“即便是在現在,鐵一般的事實擺在面前,仍舊有人不相信我們華國會是世界上第一個研發出量子計算機的國家。”
“現在,我針對外界的這些質疑,做一個統一的回應。”
“首先,我們之所以會成功,並不是運氣使然,而是我們專案組一百多號人齊心協力,攻克難關的結果。”
“我這裡有兩個資料,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個,在專案組共計三百零一天的研究週期內,專案組共計一百二十四人,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長為十六小時十一分鐘!”
譁~!
這個資料一出,眾人盡皆譁然。
近一年內,專案組平均每人的工作時長為十六個小時以上。
這什麼概念。
一天就二十四個小時。
而平均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的工作時長,意味著除去吃飯睡覺這些,基本上沒有任何閒暇時間,剩餘時間全部撲在了工作上。
這已經不是996了,說是6107更加合適。
這個工作強度,簡直變態。
臺下的不少記者都脊背發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