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落點只有這麼大直徑範圍的話。
那就意味著。
哪怕是稍微偏上0.01個角度,也是不被允許的。
這樣的一套操作指令。
就算他們指揮中心內的所有人湊在一起,都起碼需要一兩天的時間,才能弄出這樣一套操作指令。
並且無法保證百分百成功。
而顧律呢?
只有一個人,七十二秒!
看起來,這對於顧律來說,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顧律在剛才,已經創造了不少奇蹟。
讓探測器在兩個發動機損毀的情況下,仍舊順利完成了快速調整階段和接近階段。
但這時……
整個指揮中心內,沒有一個人會相信,顧律可以成功的將探測器,著陸到直徑只有一百米的撞擊坑內。
不!
還有一個人相信著顧律。
那就是吳徵。
自始至終,吳徵始終對顧律深信不疑。
顧律已經創造了不少奇蹟。
那麼再多創造一個,又有何妨!
…………
大屏中。
探測器按照顧律設計好的執行軌跡,在懸停段緩緩執行至新落點的上方。
懸停段結束,四號發動機熄滅。
接下來,落月過程的六大階段只剩下最後兩個階段。
避障段,以及緩速下降段。
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懸停段結束後的下一秒,開始避障過程,躲過環形山周圍眾多高聳的山脈。
接著,探測器進入緩速下降段,落月過程的最後一個階段。
同時,該階段決定著整個嫦娥四號探月計劃的成功與否。
三號發動機啟動,利用反推力不斷的降低探測器下落速度。
於此同時,四號發動力利用僅存的一點燃料,不停的調整探測器的角度,使探測器對準撞擊坑的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