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就是戶部,如今的戶部已經是商人當道,文臣多次想要插手戶部,都被拒之門外。
因為商人主持戶部的事務後,已經開始爆發出驚人的能量,甚至是驚人的利益。
文人自己做不到,可是他們對於利益卻趨之若鶩。
可惜,商人的手段可不比他們差多少。
儒家在朝廷中的影響力已經開始出現了削弱的跡象,雖然文人的影響依然巨大,可是已經開始動搖到他們的根基。
而文人最喜歡使用的輿論攻擊,如今卻始終不見其效。
因為禮部的大唐日報,已經深入人心,現如今很多的洛陽城民眾,每日的習慣就是一份大唐日報。
大唐日報上的內容,不止是奇談趣事,也有優美詩詞,當然了,也有著對朝廷政事的深入探討。
這時候的大唐日報已經顯示出它的威力,沒有人能夠忽略大唐日報。
就算是那些文臣以及書生,他們嘴上對大唐日報口誅筆伐,可是卻每日卻不間斷的買一份報紙,每天看完之後,又非得罵上幾句。
只是,這時候文人的聲音,就要小上許多了。
以前的時候,文人只要到大街上囔囔兩聲,就會圍上來一群人,然後口耳相傳,最後鬧的滿城風雨。
可是如今大唐日報上說一句話,遠比那些書生的影響力大上許多。
那些書生即便是喊的口乾舌燥,也未必有效果。
相反,一些生活拮据窘迫的書生,在大唐日報上發表了一些文章,不但得了豐厚的報酬,而且擴大了自己的名聲,這也倒是不少書生已經開始倒向大唐日報。
這些書生以在大唐日報上發表文章為榮,他們沒機會在朝堂上指點江山,可是卻能夠在大唐日報上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還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同。
姚崇等文臣不是沒嘗試過,釋出一些刊物報紙,可是結果都是草草收場。
嘗試過幾次之後,他們終於放棄了。
透過一些特殊手段,他們知道了禮部裡有一種機器,可以快速而且廉價的印刷出大量的報紙,他們也試圖去獲取這種機器,可惜都是無功而返。
可以說他們是悲哀的一群人,即便是已經出現了世代更替的徵兆,他們還是後知後覺,他們不懂得去改變自己,不懂得去適應新時代,反而去阻止別人的改變。
……
“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墨北恭恭敬敬的跪在武則天的面前,雖然年紀不過二十歲,可是墨北的臉上卻寫滿了滄桑。
作為墨家傳人,好歹也算是名門之後,可是墨北的生活卻並不好。
如果不是武則天派來的人,幫他渡過絕境的話,恐怕他都要丟棄祖傳的東西,去做一些苦活謀生去了。
在這個時代,搞技術的就是這樣的結果。
雖然他喜歡這些東西,可是喜歡並不能當飯吃。
有些時候,人就是要向生活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