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科幻靈異 > 我有一本氣運天書 >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央集權,古神底蘊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央集權,古神底蘊 (第1/3頁)

汾鐵郡境內山地丘陵居多,而流經的梁河支脈接連乾涸,是以本就人煙不豐。

加上祥興末年以來的天災、戰亂,人口損失外流嚴重,現在六縣之地只有五十餘萬的戶籍人口,遠遠夠不上郡級規制。

人力不足,又失去大旭工部的技術支援,新礦難開,只能勉力維持舊礦運轉,不及巔峰時的兩成產出。

當初趙啟嫁女,大方送上兩座礦山,純粹是難以開發利用,順水人情。

汾鐵郡在梁國乃至梁州的地位,就如邊城郡在定州的地位,標籤只有貧窮落後。

可就是這樣一個小郡、窮郡,在周柏駐蹕,大夏朝廷接手管轄後,立時發生了重大轉變。

無論是生存還是生活,都得到了基本保障,和定州本土沒法比,可與相鄰的梁州郡縣卻是有了大不同。

先是大夏道錄司聯手武院派出大量道官及武者,對汾鐵郡各處厄鬼出沒之地,進行地毯式掃蕩。

緊接著招安剿滅各地盜匪,一月之內未下山登記者,一體剿殺。

最根本的人身安全上,汾鐵百姓不用再過多擔心,哪怕在鄉野他們也能時不時看到巡邏遊騎。

武威既立,之後佈設鄉署、建立流民收容點、發放青苗、鼓勵通商等等一系列措施的出臺,都非常迅速。

大夏數載休養生息之積累究竟有多豐厚,在汾鐵郡就得到了驗證,儲備人才和儲備資源,那都是有做好覆蓋一州體系的準備。

糧食不用說,歲歲大豐的倉儲,就算梁州全境饑荒,短時間也無需憂慮。

而儲備官員,舉人、秀才一級或許不夠,但童生一定是夠的。

在大夏啟蒙掃盲體系穩步推進的今天,小學書院成績優異者,考中童生不成問題。

僅僅同治六年,記錄在預備士籍名冊上的新增童生,就有一千五百三十六人。

童生者再參加大夏公務科試,完成基層實際事務治理的選拔,即可充任村官乃至鄉署吏員。

這些童生吏員不需像紫袍宰執主導國家大策,也不用如同一地主官承上啟下,他們只需要執行朝廷政令。

能讓一鄉一村的百姓,知曉理解朝廷政令並且服從,就算是盡職盡責。

大夏皇權下鄉的基本路線,不知不覺間,已然能複製推廣。

中央集權至此,對地方的控制力達到巔峰,縱論天下諸侯,也沒幾個可以與周柏的人主權力相比。

有時周柏體察自身聚攏的人道氣運,都只覺磅礴浩蕩,大炎皇帝的假格含金量還比不上他現在的公爵位格。

異位面的大炎王朝和大旭一樣,最基層就是縣域,再向下,就只能由三老、豪強配合治理。

只是天元大陸人道發展歷經百朝千朝,莫非就沒有一個雄主,打破過大族豪強在地方上的特殊地位?

答案肯定不是。

後代守成之君不說,開國太祖多是躍馬彎弓親取天下,手握重塑一切的至強武力,建立一個皇權下鄉的體制並不是難事。

甚至說,有的太祖皇帝才智超群,所構建的中央集權體制比大夏更完善。

而之所以皇權難以下鄉,只有兩個原因。

一是歷朝歷代都奉行愚民之策,知識傳播控制在士紳家族手中。

民智不開,長治久安,乃是深刻的歷史經驗,中古以後很少會有帝王違背這一條鐵律。

第二就是氣運有限,一個受天庭監督統轄的三百年王朝,各方面發展深受侷限,氣運自然也不會有多少富餘。

這種情況下,又哪有氣運供給皇權下鄉的完整體制,如周夏這般設立鄉署村官,光是人員編制需要的氣運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周柏敢為天下先,就是大夏不斷增長的人道生產力,所帶來的充足氣運。

光是一個從最開始佈局,到現在收穫成效的“消除飢餓”之謀劃,就產生了堪稱海量的氣運。

定州大地上的無垠良田,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根基白氣,供養著外人認為的“臃腫”體制。

另外那一座座由天工院投資,工業化、靈能科技應用的生產作坊,更是在引領大夏發展的齒輪越轉越快。

……

六月底,梁河支脈定梁河邊,周柏親自到場視察疏通工程。

最新小說: 死在跨年夜,重回五零她要全家血債血償 下山第一天,被白富美老婆逮捕了 畢業不應聘,擺攤去算命 我心繫蒼生第二 神鵰之智慧武神傳 停播三年:我帶大哥征戰直播界 重回八零:手撕知青後,嫁給糙漢當富婆 獸夫開局交嫁妝,我做遊戲養你們 快穿:扭轉人生 都市邪龍天醫 我醫武雙絕,踏出女子監獄起無敵! 靈幻紀元:混沌天尊 惡雌只想洗白,獸夫偏要她洗白白 失憶alpha老公總想給自己種草 不懂別亂說,我這不是雜靈根 一人之下:天師府出了個道劍仙? 讓你打暑假工,你把地窟平推了? 上山十幾年,下山即無敵 惡靈資訊庫 我在廢土世界撿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