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4 章 中醫學院的改革(下)
無論是學院的老師的咋呼,還是如今面臨的問題其實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學校的招生。聖堂huaixiu
有人就問了,這樣的改革和學校的招生有什麼關係,其實要是細說,這關係可就大了,以前學校的科系眾多,學生報考志願的時候有許多的選擇,而如今改革以後選擇就少了,這就導致一些學生拿不準主意。
要知道,科系越多,學生的選擇面就大,這樣招生的範圍就廣科系越少,學生面臨的選擇面就少,就容易流失人。
再說了,以前的科系有的是專科學科,有的是本科學科,這所學的東西不同,以後畢業以後所拿的文憑就不同,如今的學生上大學,大多都是奔著一紙證書來的,這麼窄的選擇面讓人怎麼來。
社會不同了,以前的套路自然也不適應,王志的初衷是好的,是想讓學生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不過他這完全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人家學生的意願你也要考慮進去不是,現在上大學的有幾個是真真正正跑來學東西的,再說了,將來走上社會,不見的就會找到對口的工作。
這是實實在在的問題,不能忽視,因此王志只好改動了之前的方案,所幸將中醫學院一分為二,分成兩個學院,一半按照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一半按照新的教育模式進行,這新模式的學院所有的學生報名方式都採取自願。
不管學什麼,有興趣才能學好,對於新分裂出來的學院,王志抱得想法就是求精不求多。
方案商量好以後,王志就開始實行, 第 184 章 課不說,前幾天和司馬峰的比試也讓學生們熱血,這就導致了這一次招生人數的大幅度增加。
不過雖然報名的人不少,但是王志可不會全部都要,既然分開來了,他就要給學生一種感覺,新學院不好進,進的都是精英,這樣才能保證新學院的威望,也能讓新學院的學生更加的珍惜機會。
最後王志給報名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測驗和選拔,從一千五百名學生中選出了五百人進入了新學院。
新學院的老師人選王志也進行了一番篩選,學院本來的老師沒有選幾個,倒是崔琰,錢森虎和黨嘉譽,韓從喜,張千,張耀武幾人都被王志調了過來。
學校原來的幾個老師負責教理論性的知識,崔琰幾人,王志打算讓他們帶隊,帶學生出去歷練。
崔琰的醫術不用說,一個人帶一群學生王志都是一萬個放心,錢森虎和張千他們雖然比崔琰差了些,但是都有著一定的經驗,比起學校裡那一群只知道教書連病都沒太看過的老師卻是強了不少。
再者,這幾人都是有行醫資格證的,和學校裡那些老師的教學資格證不同,是擁有開方治病的許可權的,這個也是王志最看重的。
如今這行醫資格證並不好考,並不是說從醫學院畢業就會有的,還要經過嚴格的考核,王志當初的行醫資格證也是畢業後自己考的,王志家中世代行醫,他從小就耳目渲染也是費了不少的功夫才考到的,要知道不少醫院的實習醫生之類的都是沒有行醫資格證的。
一般情況下,要考到行醫資格證,必須要是本科醫生學歷,在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者,或者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文學》huaixiu
由此可見行醫資格證的難考程度,王志當初考試要不是有他爺爺的擔保是絕對沒有資格的。
這也是王志極力籠絡崔琰幾人和張千幾人的原因,有行醫資格證的醫師,一般都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實踐,大都有比較不錯的收入,真沒有幾個人願意來中醫學院。
不過王志相信,中醫學院的現狀一定會好起來的,如今新學院只有五百人,崔琰幾人加上他還照看的過來,要是人數增多,必然是會手忙腳亂的。
新學院的學生總共五百多人,除去一百多人學習的時中醫醫藥學,剩餘的四百多人按年級計算,一個年級也不過一百人多一點。
當然這一批招生屬於特殊招生,大一的新生多一些,分了兩個班,每個班八十多人,大二和大三的都是一個班,大四的人最少不過三十幾人,因為馬上就要畢業了,這些學生也不願意再折騰,王志招的這三十人都是願意留校考研的。
大四的學生由王志直接負責,大三的一個班由崔琰和錢森虎負責,大一大二的則是由張千五人負責,這一下,新學院算是大致進入正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