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拿起筆正要寫藥方,忽然想起張仲景有一個有名的麻黃附子細辛湯劑,若是進行適量的改動很是對眼下這個症狀,可是比他想到的方子要好數倍。[ 文字版更新最快到 ]
張仲景的麻黃附子細辛湯原本只為治太少兩感證而設,但在臨證時若能依其制方大義適當加減化裁,則其作用更加廣泛,王志和仲景相交多年對這一湯劑可是研究頗深,只是時間久遠,腦中的記憶實在太多,竟然給疏忽了。
這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劑治療眼下的這個病症簡直再合適不過,黃附子細辛湯方藥為:麻黃6克、細辛6克、附子6克。以水2000毫升,先煮麻黃減400毫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600毫升,去滓,溫服200毫升,日3服。其功效助陽解表。主治少陰病,始得之,發熱,脈沉者。
可是如果用以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五苓散加減:麻黃3克,細辛6克,桂枝9克,附子、白朮各10克,豬苓、茯苓、澤瀉、澤蘭各15克,來治療心腎陽虛,氣化失常,水溼留阻,上凌心肺,肺氣鬱閉卻是再合適不過。
仲景藥方中有著許多有名的湯劑都有如此奇效,比如說小柴胡湯劑加減,在原有的藥方中有度的進行調整甚至可以治療數百種病症。
想到此處,王志忍不住拍了拍自己的額頭,臉上露出無奈的苦笑,這腦袋中的東西多了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
提起筆寫好藥方,王志將方子交給郭軍道:“按此湯劑認真給病人服下,不出三天保證痊癒。”
郭軍接過王志遞過來的藥方,啥時詫異的看了一眼道:“就這麼點藥?”
“對,就這麼點藥。”
王志笑了笑道:“治病主要要看是否對症。不在用藥多少。”
郭軍對王志的醫術那是一萬個放心,剛才一問也是因為有些好奇,這麼重的病症竟然用如此簡單的藥方就可以治好。
“小志,你姨夫的病真的沒事?”江晨雖然聽到了王志的話,但是卻依然有些擔憂的問道。
“放心吧,藥到病除。”
王志笑著安慰道,如今想起這個方子,眼下這病可是好治的多了。原本依他自己的方子可是要先利尿,然後宣肺養腎,雖然也能治好,但是卻是頗為繁瑣。
他這接觸的中醫派系太多,雖然最後都融合成了自己的東西,但是對於有些病症,這經典藥方卻是另有一番神奇,這麼長時間用藥習慣了,一時竟然不懂得變通了。
從醫院出來,王志將江雲送回了家裡。自己獨自一人開著車並沒有回學校,而是慢慢的四處轉悠著,心中卻是有些唏噓。
從這次治療朱輝的病中,王志再一次迫切的感受到了中醫的沒落。
這次朱輝的病雖然看起來很重。說到底其實並不是太複雜,但是好多醫院都看不好,歸根結底就是認不清病症啊,這就是西醫和中醫的最大區別。
要讓西醫看,這病就是腎病,全身浮腫還不給你使勁的治腎利尿啊,結果到最後治標不治本越治越重,因為他一開始源頭就錯了。
肺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髒。兩者雖然主不同的系統,但是卻是關聯頗大,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肺與腎之間存在著標和本的關係。肺主行水而通調水道,水液只有經過肺的宣發和肅降,才能使精微津液佈散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中去,濁液下歸於腎而輸入膀胱。所以說,小便雖出於膀胱,而實則肺為水之上源。
腎為主水之髒,有氣化升降水液的功能,又主開闔。下歸於腎的水液,透過腎的氣化,使清者升騰。透過三焦回流體內;濁者變成尿液而輸入膀胱,從尿道排出體外。
所以說中醫博大精深。他考慮的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從人類整體的營衛系統來解決。
中醫五行經過近千年的醞釀和積累早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醫療體系。肺屬金,腎屬水,金生水,故肺腎關係稱之為金水相生,又名肺腎相生,兩者息息相關。
不僅是肺和腎,肺和肝,肺和脾,肝和腎,身體的五臟六腑整個內臟系統都是一個整體的迴圈,五臟之氣,皆相貫通。
心、肺、脾、肝、腎五臟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特有的病理變化,但髒與髒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密切聯絡著的:髒與髒之間的關係不單是表現在形態結構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們彼此之間在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上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絡,因而形成了髒與髒之間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關係。
正是因為中醫之中各種關係林立,互相交錯,讓大多數學習中醫的人都摸不著頭緒,從而導致學習中醫的人越學越煩,漸漸的失了興趣。
王志覺得自己很有必要將這個病歷當做經典病例來給中醫學院的學生們講解一下,想著想著,不知不覺間,竟然又來到了西子湖畔。
將車停在了一邊的空曠處,王志開啟車門,走了下來,再一次獨步走在西湖邊上。
想起他上一次在西湖邊上迷茫的時候還是春天,那個時候春暖花開,柳葉輕撫,如今已經到了深秋,卻是黃葉滿天飛了,西湖邊上的人影也是比那個時候少了不少。
走到湖邊的椅子上,王志再一次坐在上面,靠著椅背面對西湖,思考的卻是另一個問題了。
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源遠流長,其中衍生了多少文化和科學,但是如今剩下的卻是寥寥無幾,正如這西湖畔的風光一般,當初春暖花開,如今卻樹葉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