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多的還是練兵。
怎麼說呢,就像是別人兩個國家打架,好多國家都要派觀察員過去。
是為了怕殺害平民嗎?是為了人道嗎,都幾把胡扯的。
全是為了看看自家的部隊以後怎麼打。
是去學習經驗的。
而國際義診,其實也是一樣。
大型醫院,尤其是頂級三甲的醫院,有這麼一個坎,住院醫的時候,做不完的手術。
因為住院醫是工具人啊,上去拉鉤,上去縫合,幹一些邊邊角角的。
這種活永遠都幹不完,但對於提高來說,只能是個熟練工。
真正到了主治和副高這一階段,反而手術少了,因為輪不到你。
一個組,一個主任,三個副高,七八九個主治,無數個住院,每天做五臺手術。
三個副高就佔了三個,剩下兩個手術,八九個主治搶著做,未必能搶到。
怎麼辦,這個時候,去義診,其實就是去提高手術量的。
手術這玩意,不到頂尖的時候,全靠的是手術量的堆積。沒有手術量的堆積,根本就不行。
還有一種,就是去見識見識一些國內很罕見的疾病。比如瘧疾、比如埃博拉病毒、比如霍亂。
HIV為啥在非洲好像沒有那麼害怕?
不是非洲的HIV不至死,而是HIV在非洲只是個弟弟。
很多被感染的人,還沒等到HIV爆發,就被其他疾病給乾死了。
這些疾病的治療,可以不用普及,但必須要有經驗。所以早期非洲的支援醫生,幾乎全是數字部隊的。
本來以為有些疾病是一過性的,結果沒想到傳染病直接成了當地的地方病。
這一下,慢慢的地方醫院也介入了。
當初中庸有個醫生,萬年老主治啊,結果不知道走了誰的路子去了一趟非洲。
錢也賺了,手術量也提起來了。
回來以後,直接就成了科室的手術大拿,上級醫師再也沒辦法拿捏人家了。
而且,還有一個不能說的,就是參與了這種國家級別的行動,在評選和一些參評的時候,是有側重點的。
比如人家參加完回來,沒競上主任這個位置,你科室和醫院必須得給人家有個交代。
如果普通醫生,根本就不用交代,給你交代個錘子。
所以,對於這種地方的義診,搶的人也特別特別的多。
第二天,人員稽核挑選完畢,一群人排著隊的接種疫苗後,準備出發。
邊疆空大這邊也給力,直接不知道從哪裡借了一架空客A380,三百多醫生護士,一百多隨行計程車兵直接就上了飛機。
還有邊疆捐助的藥品物資,反正茶素醫院這邊啥都沒出,就出了點醫生護士。
甚至連聽診器溫度計都是邊疆給買的,張凡的話就是,醫院的資產是固定資產,不能帶離醫院。
鳥市領導氣的拍桌子,張摳門太不要臉了。
當天飛機降落在寮國,立刻從雲南出發的手術車輛就在人家醫院裡又弄了一個醫院。
下飛機略微一休整,就立刻開始進行診療。
茶素的醫生護士們真的是見世面了。
比如絲蟲病象皮腫,雙腿腫脹的比如豬腿都粗,真的像是大象腿一樣。
這種疾病,在茶素根本見不到。
怎麼治療,他們都知道,教科書上是有的啊,可上過手嗎?
見都沒見過,上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