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裡,看著今天要上手術的人。
“胃腸科,也要找人了!”張凡嘆了一口氣。
一助趙燕芳,張凡從實驗室把人家拉到了手術檯上。
這種手術,從做手術開始到手術結束,說實話,技術不到位的醫生未必能發現手術出了問題。
只有等患者下了手術,通了氣,開始進食後,才會知道,到底出沒出問題。
很多這種手術做完,醫生沾沾自喜,然後過了幾天,讓患者進流食,結果一碗米糊糊還沒喂完,患者屁股下面已經流出完整的米粒了。
而且,這種手術一旦做完,想改善,一點機會都沒有。
所以,往往下刀以後,神仙難救,說的就是這種手術。
趙燕芳人家是移植大家,所以在這種腸道神經方面就比較擅長。
二助,趙京津,雖然是搞肝膽的,可科室裡面再沒比他資歷更高的外科醫生了。
三助,趙子鵬!這位是搞肛腸的。
也就是目前茶素醫院,護菊大隊的大隊長。
雖然同屬腸道,但人家搞的下三路的腸道。
不過,張凡還是要借重人家在腸道方面的經驗,在手術的時候給與一定的建議。
現在普通手術,茶素醫院,隨便就能拉出好幾個戰隊來。
可難度稍微有點超綱,戰隊立馬成了七拼八湊的草臺班子了。
所以,張凡現在特別理解歐陽渴求人才的內心了。
太難了。
消毒,如果說論消毒面積來說,這種消毒估計也就全身燒傷性面板移植能比一高低了。
首先是腹部消毒,第一層碘酊消毒,特別是肚臍眼中,要格外的照顧,因為本來腸道菌群因為各種藥物的使用,早就成了一窩蜂,要是再從面板表面帶進去個異位菌落,更麻煩。
碘酊消毒後,酒精脫碘。然後再上碘伏。
這還沒完,還要在肛門附近多次消毒。
誰都不能保證開腹進去以後,需要切掉多少腸道。
如果切多了,沒辦法連線了,就只能再造了肛門了。
所以,這種手術,一上手的時候,就要朝最壞的方向去考慮。
越是考慮的完善,在手術中越是不被動。
趙燕芳很少上手術。
她其實主要是在實驗室,主要是理論方面的知識淵博。
讓她拉鉤,牽線什麼的其實問題也不大。
但,如果讓她打個腹腔深部止血結,就難為的老趙手都有點哆嗦了。
可不讓她在一助又不行,不然看不到術野,她沒辦法給張凡給建議。
所以,今天這臺手術弄的張凡也是相當的糾結。
“錢難賺啊!”
再老趙嫌棄的目光中,張凡算是沒說噁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