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鄭文又說道:“朕想了一下,關於組建一百二十萬的野戰軍這個事還是太大了,一時也說不清楚,你們回去之後,仔細想想,把弊端好處建議這些東西都寫成奏章,上書給朕,朕也要好好看看,畢竟朕也只是給門外漢!”
“喏!”“諾!”“喏!”……
一片應“喏”之聲。
……
而此時的鄭文正在御書房之中,一個人靜靜的坐在,他正在思考這帝陵一案到底該怎麼辦?
本想拖著替三法司那邊分擔一下壓力,但想法趕不上變化,昨天唐王鄭郊及周王鄭桐又搞出哭廟的事,鄭文意識到這件事必須解決了,否則的話還不知又會出什麼么蛾子呢?
但要如何解決呢?
鄭文想得頭都發疼,還是想不出一個既能讓自己受益,又能體面結束這件事的方法。但他又不能去與其他人商議,就算與其他人商議,人家多半也不敢給出具體建議。
因此,這件事只能鄭文自己拿主意。
鄭文想了又想,這件事鄭文只能和稀泥了,但必須也要削弱三大王爺在朝中的影響力,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是好的。
於是鄭文給三大王爺下了一份聖旨,一份有些荒唐的聖旨。
聖旨的內容是這樣的:朕以九子身份登基為帝,然年少力孤,帝陵一事,皆錯於朕。然燕王、周王、唐王三人於先帝孝期,不思守孝,隨意出入王府,是為不孝,著各自罰俸五年,閉府守孝三年,不準外出,朝庭諸官無詔亦不能臨三府。然三人於禮部大堂相互攻訐,致兄弟之情於不顧,朕聞之,甚是失望,著各自再罰俸五年,閉府思過。欽此!
這封聖旨的意思就是,這帝陵一案朕扛了,不關你們三人的事,但這件事中朕就是看你們不爽,所以朕就罰你十年的俸祿。
鄭文算了一下,這樣一來,鄭文能替朝庭節省上百萬兩的銀子,這可不是一筆小數,能讓鄭文養一支五萬人的軍隊一年還有不少節餘了。
但這道聖旨也確實有些荒唐,罰俸簡直罰出了新高度,這樣一來,燕王府十年之內就不能從朝庭領一分錢,周王府、唐王府兩府十五年之內也就不能從朝庭領一分錢。
雖然這三位王爺也不靠俸祿吃飯,但你想想就知道,有人領著你發的工資,還四處不停的給你搗亂,你偏偏還不能拿他怎麼樣,心中的酸爽是可想而知。這樣一來,鄭文心中就出了一口惡氣,朕雖然不能拿你們怎麼樣,但朕就是不發工資給你們。
你以為這份聖旨就這樣了嗎?
當然不是,在聖旨中,鄭文間接的把他們三人軟禁在府三年,又下旨不許任何朝臣上門拜訪,這是間接的隔絕他們接觸朝政。
想想就知道,你作為一個領導,你直接對你的下屬釋出命令和你透過你的秘書向你的下屬釋出命令,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後者,一次兩次人家還能心平氣和的接受,次次如此,你即使有什麼難言的苦衷,人家心裡也會有你這是看不起他的想法。
當然,這三人都是高富帥,含著金鑰匙長大的,一時半會多半不會注意到這些。就算注意到了,多辦也不會有什麼好辦法,因為這是陽謀,你再能籠絡別人,但就是不跟人家見面,人家也會產生不好的想法,因為人心是易變的。
當這封聖旨送到三王府上。
燕王鄭莊看了,臉上有些憂愁。
周王鄭桐看了,臉上有些笑意。
唐王鄭郊看了,臉上面無表情,但眼裡有那麼一絲高興。
……
燕王府。
鄭莊和孫化相對而坐。
鄭莊的臉上有一絲憂愁,遂開口問道:“先生,你說陛下這是什麼意思?他在聖旨裡承認是他的錯,不怕朝臣們指責他嗎?”
孫化聽了,笑了笑才開口說道:“陛下怕什麼?朝臣們都知道這件事不是陛下做的,陛下在聖旨裡說他錯了,只是在告訴朝臣們,這件事到此為止,陛下不準備再追究了,朝臣們也希望朝局平穩,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麼會指責陛下呢?”
鄭莊聽了,遂明白過來,才又開口問道:“那陛下罰孤十年的俸祿是什麼意思?不可能是聖旨上說的那樣。”
孫化聽了,點了點頭,又有些為難的說道:“王爺說的不錯。陛下心思詭異,就不是小民所能猜到的。”
其實孫化是不敢說,因為鄭文的心思已經很明白了,鄭文的意思就是鄭文心裡認為這帝陵一案是鄭莊乾的,但沒證據太好處罰鄭莊,只好藉著這些由頭來處罰一下鄭莊,否則的話又怎麼可能一下子就罰鄭莊十年的俸祿。
鄭莊一見孫化這樣子,遂恍然大悟,也不再提這茬。
鄭莊沉默了一下,才又說道:“先生,你說孤該怎麼辦呢?”
孫化沉默了一下,才又開口道:“王爺,我覺得你該沉寂下來了,好好的守孝!”
鄭莊聽了,沉默了一下,點了點頭,就不再開口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