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景擺擺手面無表情:“朕自有分寸。”
曹公公拗不過許景,只能將朝服取來,為許景換上。
當許景趕到皇宮門前,滿朝文武已齊聚,只等金鑾殿開。
“開朝!”
隨著宦官高喊,這些官員一一走入金鑾殿內。
“今日可有何要事奏報。”
許景心不在焉坐在龍椅上問道。
“稟陛下,臣有要事奏報。”
新提拔的吏部尚書快步上前行禮道。
“何事。”
許景揮手示意吏部回話。
吏部尚書瞧了眼許景有些畏懼:“臣不敢說。”
“只管說,朕不會遷怒於你。”本就被煩心事纏繞的許景有些不耐煩呵斥道。
吏部尚書被許景態度嚇一大跳,跪地一五一十答道:“如今大乾各地已有五位知府、十四位知州,七十位知縣請求辭官。”
“因何事請辭?”
許景皺著眉追問。
自大乾建立以來,還是第一次有一朝一代有如此多官員同時請辭。
要知道,這近乎已經佔據了大乾一半的何地官員。
一旦如此多官員同時隱退,對於大乾這一座精密機器近乎等同於滅頂之災。
“有些官員託病請辭,有些則以丁憂為由更有些官員甘願遁入佛門,藉此請辭。”
吏部尚書將這些官員的請辭理由全部統計後報出。
“真實原因,是何?”
許景很清楚,這一件事勢必沒那麼簡單,十有八九又與那位簫宰相有瓜葛。
吏部尚書一五一十答道:“實則,爾等皆因對陛下處理簫宰相一事心生不滿,故而以此施壓。”
“陛下,若您不願讓簫大人官復原職,只怕未來請辭之人只多不少。”
“如今我大乾各地,出自簫宰相門下之人足足有數百位!”
“這些士子大抵都已是朝堂官員,若您繼續將簫宰相軟禁,只怕會惹來眾怒。”
吏部尚書小心翼翼抬頭看了眼面如土灰的許景小心說道。
“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許景面無表情望向其餘人,對應吏部尚書提議既沒答應也沒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