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聖像與亞聖廟培養的文脈互相共鳴,幾乎江州每一個書院都有了反應。
“亞聖顯靈了。”
“是有什麼千古文章誕生了嗎?”
“莫非儒門大興,就在今天?”
“快,去亞聖廟朝拜,去晚了就來不及了。”
“去抄錄一份,越快越好。”
江州各地書院以及王城裡的高手們,紛紛感應到文脈的震動,不由得露出吃驚的表情。
王家的武學不只有《浩然之氣》,他們也會傳授其他武學給自家的書院,這些武學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非常依賴文脈,增強武學威力。
何為文脈?
儒門的高手使用靈液撰寫文章,然後以特殊的方式吟誦,使得文字飄逸在風中,與誦讀聲共鳴。
這在儒門當中,稱之為【頌】。
上古的儒門士子們,喜歡在祭祀的儀式,或者儒門的盛會中,吟誦文章,陶冶情操。
後來有天人武者發現,他們可以使用法則,將這些吟誦的文字封印起來,製成一種特殊的秘寶。
這種秘寶由靈液吟誦的文章構成,被稱之為文脈。
它是一種介於真氣與神魂的產物,有洗滌心靈,增強神魂的奇效,比天露的效果都要好。
而這種秘寶也非常挑剔,只有誕生優秀的文章,它才會完整吸收,壯大文脈。
如果遇到千古文章,儒門的文脈甚至能夠得到爆發增長,乃至壯大。
此所謂字字珠璣。
這樣的案例,少之又少。
儒門發展了上萬年,能夠留存下來並且發展壯大,連綿不絕的大文脈也不過只有五條。
大夏有三條,神武有兩條。
神武的兩條,一條在永州,另一條就在江州,並且位於江州的亞聖廟。
它們都是得到過千古文章,才能在漫長的歲月中存活下來,增長壽命,並持續為儒門提供動力。
可見千古文章的稀罕。
這一次楚千秋在亞聖廟上,對於亞聖說了這一通話,竟然引動文脈變化,簡直不可思議的事情,是足以讓江州儒門學院,齊聚一堂的大好事。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楚千秋本來的目標,是把這文脈給鏟了,所以驚動了文脈,驚動了亞聖。
這楚千秋都準備上來滅門的了,亞聖哪怕是死了,也得被這魔頭氣活過來。
“我該稱呼您為孟夫子,還是亞聖大人。”
楚千秋見到亞聖的殘影,不慌不忙地問道。
這尊亞聖像是利用亞聖死後遺留的骸骨製造而成,他儲存的靈性早已流失殆盡,比金剛寺的白骨佛像要差得多。
他能恢復一點意識,恐怕也是文脈的功勞。
“一個稱呼而已,老夫並不在意。”
“後生想怎麼稱呼,便怎麼稱呼吧。”
“這一次文脈大震動,定是有了儒門覆滅的危機,才匯聚了文脈的力量,喚醒老夫的意識。”
“後生,你想毀滅人族的文脈嗎?”
“究竟是什麼,讓你產生了這樣的恨意?”
亞聖嚴肅地說道。
他是早已死去的人物,化作了煙塵,只不過是在這一場意外中甦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