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武功秘籍,往往都有正反兩種練法。
《靈寶通天經》自然也不例外。
武者在修煉這門秘籍的時候,可以透過太虛幻鏡,凝聚【大洞】特性,然後花費幾十年的功夫,一點一滴地去體驗生命的喜怒哀樂,最終把【大洞】特性的品質,提升到了紅色程度。
但也要有速成的方法,那就是殺生,直接讀取這些生物的生命歷程,為它們蓋棺論定,回味他們的一生。
而楚千秋恰好修煉了《地藏渡魂經》,凝聚了地藏菩薩,不知超度了多少亡魂。
這些亡魂的生命歷程都被記錄在了地藏菩薩的武相當中,可謂收藏豐富。
楚千秋哪怕沒有太虛幻鏡,也可以直接體會他們的人生,把這些記憶提煉出來,凝聚成為真氣特性。
“風州的流民,不夜禪師,竇大將軍,景王,血魔門主,龍帝,天機閣主……”
這些在楚千秋得到《地藏渡魂經》以後死亡的人物,楚千秋都對他們進行超度,只要是被地藏菩薩超度過的亡魂,楚千秋也能看到他們的部分人生。
更不要說上一次風州有人搗亂,一次性超度整個風州的鬼魂,超度海外襲擊雲龍國的魔道勢力。
累計下來,楚千秋殺掉的生命何止萬人?
這些生命的歷程,構成了地藏菩薩的驚人厚度。
讓楚千秋可以隨時隨地藉助眾生的悲願,把自己的力量投放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打擊惡徒。
楚千秋只要超度越多的亡魂,地藏菩薩的真身就會持續性地變強。
正如昔日一念法師問楚千秋,地藏二字作何解釋。
他曾這樣回答過:
“地,乃大地,大地厚德載物,能依,能持,堅牢不動。”
“藏,乃秘藏,秘藏包容萬千,能育,能容,森羅永珍。”(注:647章)
這裡的藏字,便是指地藏武相在蘊含生命歷程的作用。
它把楚千秋超度過的亡魂,都記錄在案,記錄著他們的喜怒哀樂。
楚千秋原本以為是一種慈悲,在地獄並不存在的地方,只有一個武相容納著亡者的人生,記錄著他們的點點滴滴。
它像是一個記錄者,每一個亡魂的資訊記錄下來,為它們送行。
而現在這份悲願,為楚千秋修煉《靈寶通天經》開啟了一扇大門。
這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楚千秋不能測算,他只是輕輕地揮了揮手,讓地藏菩薩把亡者的記憶傳輸過來,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恨貪嗔痴。
本來世俗的愛恨貪嗔痴,最終會演變成為五衰之氣,沉入歸墟當中,化作【法滅盡劫水】。
而對於靈寶宗的武者來說,他們就是把這些珍貴的經歷,提煉出來,凝聚成為大洞特性。
楚千秋像是在看電影一樣,走馬觀花地看著每一個人的人生。
……
不夜禪師坐在佛殿當中,周圍羅列著合歡宗的天女,輕聲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