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人責罰。」
陽廣在送走父親後,沉默地回到怡紅院中,半跪在楚千秋的面前
「小陽,你其實是知道這件事的吧。」
「是!」陽廣沒有否認。
「儒門有云:親親相隱,直在其中。」
「我如何能怪你呢。」
楚千秋冷靜地說道,廢了那麼大的功夫,他才慢慢明白過來,陽廣的死亡其實是有幾分自願的。
否則他絕不會在清醒後故意替父親遮掩,讓楚千秋很長時間沒能找到死亡的真相。
「大人,我!」陽廣有些遲疑地說道。
所謂忠孝兩難全,按照忠君的思路來說,陽廣應該向楚千秋舉報自己的父親,舉報他貪汙之舉。
按照孝的理論,自然要為父親做遮掩,不能幹舉報的事情。
因此陽廣在這件事上的地位非常尷尬。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族出身的人,是不可能有絕對忠誠的。
皇帝喜歡用那些寒門子弟,太監之類的人物,就是為了追求更大份額的忠誠。
「聖人有云: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
「孝就是忠,你做得很好。」
「義父也不會太過懲處陽伯伯的,你也不用太擔心。」
「我們是自家人。」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楚千秋拍了拍陽廣的肩膀,表示自己並不在意。
儒家為什麼說,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
因為越是孝順的人,越是不會犯上,也就是不會造反,更容易服從上級領導,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家族組織,有戰鬥力的組織。
陽萬戶叫兒子去死,他就真的老老實實去死了。
只要陽萬戶還在神威軍一天,那麼陽廣對於楚千秋的忠誠就是有保障的,屬於第二等好用的人。
當然最好用的還是死士,就是沒有家庭的束縛,沒有朋友,沒有親朋,把腦子洗得乾乾淨淨,完全效忠於楚千秋的。
問題是,他還沒有這等人才。
只能先慢慢來,把這種大孝子好好用起來。
「是,大人。」陽廣羞愧地低下了頭,為楚千秋的寬宏大量而感到慚愧,如果有下一次的話,他未必會選擇孝,更有可能選擇忠。
這也是楚千秋想要的結果。
等把陽廣的事情處理後,楚千秋重新坐在書房裡,思考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