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來得正好,你願意與小僧一起,接渡蒼生嗎?」
破廟裡面的小和尚,端坐蒲團,笑容和善,態度誠懇地問道。
「法師大人,您說接渡蒼生,是指何意?」楚千秋見這小和尚態度溫和,心中卻警鈴大作。
眼前發生的這一切似乎與岳父大人給自己的傳承之石非常相似。
也就是說,自己很有可能是被拉進黑色佛珠裡的精神烙印,與離恨宮傳承的《七情訣》類同,這也意味著小和尚曾經是一位武相高手。
武相高手哪怕只剩下精神烙印,也是十分危險的存在。
雖然自己還有系統重啟的底牌,但在精神領域裡面,不可貿然嘗試,小心為上。
所以楚千秋對小和尚格外的客氣。
「施主不必如此客氣,小僧自從圓寂之後,已經有一萬年沒有生氣過了。」
「只是覺得施主有緣,這才特意出來相見,還請施主莫要責怪小僧無禮。」比起調皮搗蛋的三休賢弟,眼前這位小和尚倒真是慈眉善目,頗有得道高僧的架勢,明明有這樣的實力,卻還是如此地客氣。
「大師哪裡的話,倒是小子無知,衝撞了大師。」
「大師但有所求,小子定當竭盡全力。」楚千秋驚了,連忙做足了姿態,表示自己願意為這小和尚效力。
這就好比跟一頭老虎關在籠子裡面,哪怕那頭老虎吃飽喝足了,態度客客氣氣的,你也得恭恭敬敬地對著他,而不是向那頭老虎耍脾氣。
該從心,還是得從心。
「阿彌陀佛,小僧說過了,施主不必如此緊張。」
「小僧從不加害於人。」
小和尚依然是那般和顏悅色,緩緩道來。
「也罷,那小僧就開門見山,與施主講講如何接渡蒼生。
「佛法有云:有生皆苦,有念皆妄,滅盡無餘,不受後有。」
「可是這談何容易,便是那大乘佛法也渡不盡這世間苦海。」
「小僧叩問我佛,何日方可渡盡眾生,回答尚需無量量劫,那不等於是放屁。」提到無量量劫,小和尚便爆了粗口。
「阿彌陀佛,小僧犯了口戒,還請施主恕罪。」
「於是小僧便在菩提樹下,苦思冥想七天七夜,終得一法,可渡世間一切眾生。」
「敢問大師是何辦法?」楚千秋聽到這裡,忍不住發問道。
便是世尊也不敢說自己能渡盡一切眾生。
雖然你是一萬年前的武道高手,看上去實力非凡,也應該沒有這等本事才對。
「既然有生皆苦,那小僧便殺盡天下眾生。」
「若世間再無眾生,又何來痛苦之說?」
「有生皆苦,那無生便是極好。」
「此乃佛法真諦。」
「南無阿彌陀佛!」
「善哉,善哉!」小和尚用著最和善的語氣,說著最可怕的話,讓楚千秋終於恍然大悟。
原來那李澄心,是被你這禿驢給精神汙染的。
否則就算是修煉了《白虎七殺心經》,也不會如此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