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豐年預貢”這項政策,隆慶帝成功籌措到了足夠的錢財,充實了國庫。
但在用這筆錢財支付完了各方的軍費之後,國庫卻又重新迴歸了赤貧的狀態。
對於山東區域的災情,朝廷依然拿不出錢來。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隆慶帝試著將“豐歲預貢”的政策推行至全國,之前這一政策只是在直隸周邊的幾個省份實行,因為這幾個省份距離京城較近,實行起來也比較方便。
如今該政策改為全國推廣,想來其收入必然倍增。
只不過全國推行的話,政策想要見到成效還需要一些時間。
而眼下山東的災情卻明顯是等不了那麼久了。
這幾日,隆慶帝愁容滿面,夜不能寐。
眼看十月將盡,山東秋收已經結束。
收成就不用說了,玉米大豆盡皆被洪水沖毀,受災嚴重的地方折損率將近十之八九。
秋收後不久就要入冬,山東此時無絲毫儲備之糧,百姓得不到救助,勢必發生動亂,甚至有可能因此而爆發起義。
淮州的淮陰賊還未能平定,若是山東再爆發起義,那大熙的社稷……
無顏面對列祖列宗啊!
朕如此賢明,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不過古話說的好,當賢明的君主遇到憂愁時,總會有忠臣的臣子在恰到好處的時候為其進行分憂。
面對隆慶帝的憂愁,大熙一品大員、內閣大學士、軍機重臣、兵部尚書、郭白郭子升,來了!
郭白道:“陛下勿憂,山東災情臣有辦法解決!”
隆慶帝聞言,猶如溺水之人抓住稻草,一把抓住郭白的手,道:“有何良策,愛卿快快教朕!”
郭白說道:
“陛下,如今之危機,不過是國庫空虛,難以解救山東災情。然山東之土是陛下之土,山東之民是陛下之民,陛下若放任不管,恐惹天下非議,日久必生變故!”
隆慶帝連連點頭,道:
“正是如此,不知愛卿有何妙計,可解此困局?”
郭白道:“陛下可知借賊撫災之計?”
隆慶帝疑惑的道:“借賊撫災,此為何意?”
郭白解釋道:
“淮陰賊方永野心勃勃,陛下曾封其為永淮公,許以貴女聯姻。如今山東遭災,陛下無力治理,何不一紙詔書,令淮陰賊代而賑災!”
“如此一來,上可安定山東之民,下可削淮陰賊之糧草實力,待來年朝廷養精蓄銳,一鼓作氣,南下平賊,豈不是更加順利?”
隆慶帝聽了,若有所思,可是仔細想了想,卻又搖頭。
“愛卿,此計雖好,可那淮陰賊素來狡詐,其雖然名義上稱臣納貢,但實則卻是割據自治,朕之詔書,於他無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