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信科技最新推出了全智慧語音輸入法,有各種語言、方言的語音識別系統,輕輕鬆鬆就可以把語音轉換為語言,所以現在在網路上發言長輩也是越來越多了。
只是有那麼一大部分的長輩發言,有時候總是讓年輕人感覺有代溝。
傳說中的三觀不合。
就像是關於這次的春晚節目單的討論就是如此,年輕人們覺得就應該多加一些流行的元素進去,總是看相聲、小品,還有一些民族舞蹈節目,真的沒有意思。
而老一輩中人則覺得那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精華所在永遠不過時。
不過,年輕人裡提出的一個觀點倒是受到了比較廣泛的認可,節目形式無論如何都是應該要有所改變、進步的,但是節目變,但是節目那份情懷卻是不變的。
春晚現在漸漸的……
相比起看節目,更多的還是為了吐槽節目而看,等到網上有人吐槽了,或者是好評才看上那麼一小段。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的人會真的喜歡看。
歷年以來。
春晚一直是由幾種不變的節目型別構成:小品類、歌曲類、舞蹈類、曲藝類,在00年開始加入了魔術類。並且開場必是一出大型歌舞,前五個節目必有一個是語言類節目。
所以……
真D莫得意思!
不出意外,連沙賀PD自己都覺得,也許2018年的春晚會成為有史以來年味最淡的一年,而以後也許會越來越淡,春晚的收視率甚至很有可能直接跌至冰點!
一些年輕人也許整個晚上甚至連電視都不會開啟。
過去幾年,在除夕夜來臨之前,還有人會在抖音、微博、微信朋友圈裡面看看大家對春晚節目的點評,還有一些過去節目的短影片之類。
但現在……
朋友圈裡面也幾乎沒有人提到春晚。
看到最多的是全世界的旅行,以及創新高的電影票房。年味確實是越來越淡了,當然,這也有經濟出現了高速的發展,生活水平大幅改善的原因。
春晚作為一檔面向全國觀眾的娛樂直播節目,春晚的受眾當然是大部分的人群。但是過去30年經濟的高速發展讓不同區域的經濟水平處於不同的階段。
所以就導致了一些比較尷尬的情況,有些地區喜歡看這個,有些地區喜歡看那個。
然而,隨著領導們的高齡化,春晚節目已經漸漸跟年輕人絕緣了。
在經濟越是發達的地區,春晚的收視率就越低;反之,經濟越是相對落後的地區,春晚的收視率就越高,因為在這些地區的人接觸的新興事物太多了,現在網路逐漸發達,其實各地也相差不大。
最後就演變成了……
大家都不看。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