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不虧是孫家的第二代領軍人物,很快就明白孫家家主的意思。葉子峰見狀,也不好再三推辭。
隨後,孫家家主拿起秦磚,用手在磚面慢慢地撫摸著,感覺著秦磚質地的細膩,感慨道:“想不到,這秦磚品相這麼完好,就連稜角都沒有被碰磕過。都二千多年了,不能不說是奇蹟了,這也是我們孫家有幸啊。”
孫武告訴大家,這秦磚原本是包裹在一層堅硬的外殼裡,那層外殼是項羽火燒咸陽宮時形成的,正因為有了這層外殼,這秦磚在儲存的這麼完好。
“項羽不是火燒阿房宮嗎?”孫財並非完全不學無術,還知道項羽火燒阿房宮的事情。
葉子峰又把項羽究竟是火燒阿房宮,還是火燒咸陽宮的事情說了一遍。
阿房宮是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認為咸陽皇宮規模太小,與始皇身份不符,於是在渭河以南營造宮殿,所以在杜枚《阿房宮賦》中就有“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之說。
但阿房宮只建了一部份,是個半拉子工程,只建了前殿,史書記載其“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客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而另外一處建築,上天台也只是幾處夯土基址而已。
後來考古在阿房宮勘探了20萬平方米的面積,也發掘清理出1000平方米的面積,但也只發現少量的幾塊紅燒土,也沒有發現大量的草本灰。而在咸陽宮遺址上,則發現了大量紅燒土的遺蹟,咸陽又是秦國都,“楚人三戶,亡秦必楚”,所以項羽這個楚人放火火燒秦國國都咸陽宮,以洩楚人怒火,也就合情合理了。
大家在聽了葉子峰的解釋,才恍然大悟。其實這塊秦磚就是很好的證據,秦磚堅硬的外殼只有經過大火才能燒成,可見項羽確確實實火燒的是咸陽宮,而不是阿房宮。
隨後葉子峰告訴孫家家主,這秦磚質地堅硬,非常適合做法器,因為這件法器最終是要埋入橋墩的,是要能夠承受重壓的。
“這也是孫家的緣分了,在這麼短時間內能找到合適的法器。”葉子峰笑道。
“哈,我看孫家最大的緣分應該是葉老弟,上天眷顧我們孫家,在孫家最需要的時候,讓你出現了。”孫家家主撫拍著葉子峰的肩膀,感慨地說。
“孫老伯,言重了,這我可擔不起啊!”
“擔不擔的起,我心裡有數,我現在還是孫家之主,我這雙眼還是能看明白事情的。葉老弟就不要謙虛了”。
“孫老伯抬愛了!現在法器已經找到了,看能不能安排人做一個大小一致的鉛盒,到時,要用鉛盒裝著這塊秦磚埋入水下。”葉子峰說道。
“行,這個沒問題,下午就能做好。”
聽葉子峰說要做鉛盒,孫武馬上拿出尺子,量出秦磚的尺寸,就安排人員去做鉛盒。
“那我讓你們準備的潛水裝置都準備好了沒有?”
昨天葉子峰交代孫家,準備好潛水裝置,一但找到法器,葉子峰就準備潛入水下,找到水口位置,用法器先行鎮壓,以阻止氣脈繼續外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