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的重要性不在於怎樣打敗袁紹。而是向曹操提出了一個重要性策略。
許攸這次是叛逃。許攸原來是袁紹的老部下,在冀州的時候就跟著袁紹,足智多謀,還掌握了大量的軍師情報。因此曹操聽說許攸來奔,便光著腳跑出來迎接,搓著雙手放聲大笑說:“這下子我的事情就好辦了!”
那許攸為什麼要叛逃呢?
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許攸上策袁紹沒有采納。於是,許攸覺得袁紹這個人不可靠。於是,就叛逃了。
第二個原因是許攸的家人得不到袁紹的照顧。於是,許攸就叛逃了。綜述上面的兩個原因。還是第一個原因比較可靠。
反正不管是什麼原因。許攸還是叛逃了。並且還跑到了曹操那邊,幫了一個大忙。
於是,許攸就來到了曹操那邊。
綜述上面,作者總結了一下。許攸叛逃的具體情況。
在曹袁兩軍相持階段。雙方你來我往,明爭暗鬥了幾個回合。誰都沒有佔到便宜。就在此時,曹操得到了一個重要的訊息。袁紹有幾千輛運糧車到達官渡。於是曹操就派兵襲擊了袁軍的運糧部隊,將糧草全部都給燒燬了。
袁紹吸取了之前的教訓,派出了大將涥於瓊帶領了一萬多士兵再次押送糧草供應前線的部隊,停宿在袁紹大營四十里外的故市,烏巢。這時謀士許攸向袁紹分析了當前的局勢,認為曹操兵少,主力部隊都集結在官渡,後方必然空虛,應派出一支部隊,趁夜色掩護直接進攻許都,將天子控制住。這樣一來曹操首尾不能相顧,必然被我軍所破。可剛愎自用的袁紹不聽從許攸的建議,這使許攸十分惱火。不說許攸了,換作誰,誰都會惱火的。
於是,他意識到袁紹最後必將敗於曹操之手,因此許攸偷偷地離開了袁紹。投降了曹操。
這是許攸叛逃的史料上的具體記載。
許攸到了曹操那兒。便將自己對戰局的分析和解決的辦法和盤托出。
那許攸向曹操提出了什麼辦法呢?
其實許攸向曹操獻策說道:“袁紹現有一萬多輛押送糧草的車輛停在故市和鳥巢那裡,如果您派出一支輕兵出其不意的襲擊他們,燒燬糧草的話,袁紹他們必敗無疑。”
結果曹操聽後大喜,立即採納了許攸的建議。
於是,曹操當機立斷。親自率領輕騎兵直奔袁紹的糧倉烏巢。
曹操也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在進攻烏巢之時,命曹洪,荀攸守住曹營。這樣的做法,就是在不失本錢的戰略上。又同時大賺了一筆。
曹軍到達烏巢後,守衛軍糧的涥於瓊倉促應戰,氣勢上先輸了一截。涥於瓊抵擋不住,慌忙向袁紹告急。袁紹得知此事後沒有派兵增援涥於瓊,反而認為這是奪取曹操營寨的好機會。於是派張郃,高覽率領主力部隊去攻擊曹營。只派了一小部分輕騎去救援烏巢。這是袁紹聽謀士郭圖的建議下,做出的決定。
張郃,高覽進攻曹營,曹營防守堅固。袁軍久破不克。而曹操這邊呢,曹操率兵經過血戰,燒燬了袁軍糧草並殺死了大將涥於瓊。
在曹軍急攻烏巢涥於瓊的大本營的時候,袁紹的增援的部隊已經迫近。曹操在這戰局十分緊張的時候,曹操勵士死戰,大破袁軍,殺死涥於瓊等,並將其糧草全數燒燬。
於是,下來還有一個轉折點:張郃反目了。
事情是這樣的。張郃是袁紹手下的一員大將。有勇有謀,而且也是在冀州時就跟了袁紹的。曹操在奇襲烏巢的時候。張郃也主張立即增援。在這一點上張郃與涥於瓊的意見相同。可是袁紹卻聽從了謀士郭圖的意見,派輕兵救援烏巢,派重兵去攻打官渡,於是結果如張郃所料,官渡沒有攻下,烏巢全軍覆沒。
郭圖在失敗之後開始緊張了。為了推卸責任,便向袁紹誣告了張郃幸災樂禍,出言不遜。張郃這時前方不利,後院失火。這時只好和部下高覽一商量,最後決定還是投降了曹操好。
於是張郃就和部下高覽燒了戰車,向曹操投降。曹操知道張郃和高覽投降了以後。喜出望外,並說這是韓信歸了劉邦呀!立馬開啟了城門,迎接張郃和高覽的部隊。於是就拜了張郃為偏將軍,封都亭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