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性做法國電影的主角,餘南是第一個,是不是最出色的一個還不得而知,但餘南在拍攝《狂怒》期間,展現出來的一個優秀演員所應具備的一切,征服了卡里姆那個執拗的法國老頭和他的團隊,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現在許多演員都喜歡在與別人談論工作時,特別講到自己作為演員所付出的努力,三伏天穿著七八層的古裝要揮灑自如,三九天為了表演夏天背心短褲。
這在宋錚看來,只是他們作為演員所應該付出的辛苦。
演員之所以稱之為演員,正是這份對作品的認真,塑造了一個個熒幕上鮮活的角色,而某些號稱打入好萊塢的“演員”,其實也僅僅只是作為影片進入中國市場,而做的些許妥協。
可餘南偏偏靠的是自己的實力。
前世餘南以《驚蟄》折桂金雞影后時,有很多評委都被她的表演所迷惑,認為導演用的是一個來自農村的非職業演員,而按照電影界的規定,非職業演員是不能參與評獎的。
餘南的表演連評委都矇住了。
後來拍攝《圖雅的婚事》中,她為了能演出一個地道蒙古人的形象與習慣,跑到了內蒙阿拉善一個流動牧羊人的家裡,一住就是三個月,到後來,不僅讓天生害怕動物的她能熟練的放羊,更讓她學會了熟練的奶茶製法。
化完妝的她,幾乎就能讓當地人以為這只是個普通的蒙古族婦女,事實上這也是她一貫對待任一角色的態度。
決定一個角色是否鮮活演技只佔三成,剩下的只有演員對一個角色的尊敬,角色氣質只在於態度,而不在於技術。
餘南對待表演的這種態度是十分難得的,現代社會飛速發展,以前打磨一部電影往往會耗費相當長的時間,不論演員導演還是編劇,都會不停的對電影進行推敲,對角色進行設計。
而現在往往一個月就能出一部電影,只要俊男靚女,角色是什麼,只要好看就行了。
餘南卻一直都很努力,一直在以一種最為專業的態度來詮釋每一個角色,人們看到的努力,對她來說僅僅只是對一份工作的敬業,更深層次的是她對錶演藝術的思考,是她在塑造每個角色時對故事整體的推敲延伸。
在宋錚看來,《盲山》這部電影用餘南來做女主角,本身就成功了一半,今天白天,余男曾有一個鏡頭,讓宋錚看得汗毛都要豎起來了。
沒有臺詞,沒有過多的肢體動作,甚至沒有表情,就那麼抱著還在站在牆角下,可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鏡頭,將一個受盡了萬般屈辱,嘗試了無數次的努力之後,心如死灰中,卻又偏偏抱有最後一絲期待的白雪梅近乎完美的呈現了出來。
雖然原版中那個不知名的女演員,表演的也十分出色,但是,宋錚相信,餘南絕對能塑造一個遠超原版的白雪梅,一個被演活了的靈魂人物,自然也就為《盲山》這部電影提供了一半的成功要素。
而這另外的一半,就在導演李揚的身上了。
宋錚一直都覺得李楊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導演,他的被低估,是因為他不妥協於現實。
前世,李揚拍了兩部電影之後,就銷聲匿跡了,因為那兩部作品觸及社會陰暗面,成了禁片,被刻意壓制。
和現實體制對著幹,在國內這幾乎就是死路一條,然而,他還是承擔起了一個電影人應該有的責任。
所以,一直到宋錚重生的時候,李揚也就只拍了兩部電影,僅有的兩部電影。
有人說過,中國的好電影,都在禁片裡,去看看李楊的這兩部禁片,就會發現,這句話真TM是真理。
李揚是一個勇敢的人,他敢於將殘酷的事實直面於世,在不動聲色間將社會的陰暗面揭露的淋漓盡致。
可見,中國不是沒有好導演,也不是不能拍出好電影,只是現實如此,好導演不會出頭,能出頭的,又拍不了好電影。
聽著真的很諷刺!
《盲山》和《盲井》,這應該是被列入中國電影史的經典,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上映,真TM的悲哀。
同樣的題材,國內幾乎沒有人敢去碰,偏偏李揚敢,在這一點上,宋錚確實要寫一個大大的服。
看看那部《嫁給大山的女人》,這部電影同樣以被拐.賣的女人的真實經歷為藍本,宣揚的卻是“歌頌拐賣女人”的價值觀。
主人公郜.豔.敏被兩個女人.販子賣了2700元,成為一個文盲羊倌的老婆。
由於多次逃跑和自殺,郜.豔.敏受到屈辱和毆打,但是始終沒有逃脫魔掌。一年後,她找到了家人,家人卻勸說她遵守婦道,認命從夫,別無選擇的郜.豔.敏留在了下岸村,繼續和羊倌生活在一起。
很快,郜.豔.敏的身份從被拐賣的女人,變成了下岸村的代課教師,以每個月200元工資,寒暑假沒有工資的條件,郜.豔.敏在村小教書二十多年,2007年,她的事蹟被關注,一度成為“感動河.北.十大年度人物”,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她是一心投身教育事業的人們教師,為了貧困地區的教育才選擇堅守山村,殊不知,一切不過是機緣巧合下的災難和無可奈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