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張辛莊集市來了一位小商人,帶領著一個雜役,趕著兩頭騾子,馱來了100斤花椒、100斤核桃和200斤小米。
這位小販把這些東西拿到了“聚豐貨棧”,很順利,就用他帶來的這些山貨換走了一大包沒染色的白棉布和50斤食鹽。
然後,這位小販就帶著他換來的東西進山了,開始在山裡到處鑽山溝,用他換到的布匹和食鹽與山區的老百姓交換各種山貨,同時,還四處宣揚,宣傳他這些東西都是在張辛莊集市用山貨換來的。
第二天,又一個小販帶著幾個挑夫來到張辛莊,他們運來了各種中草藥之類的東西,同樣很順利,全部山貨都在“聚豐貨棧”換成了食鹽和煤油。
隨後,他也象昨日那個小販一樣,依然進山,用他換來的生活用品與老百姓交換山貨,同樣四處宣揚張辛莊集市。
轉天,又來了一個小販……
幾天下來,張辛莊集市的訊息就在整個山區傳開了,老百姓都知道了,在哪裡,可以很容易,很順利地用山貨交換到各種生活用品。
接著沒幾天,“新民貨棧”在張辛莊開張,跟著“華興貨棧”開張,他們運來了大批的各色布料,食鹽等山區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這一下可不得了,布匹、食鹽、煤油等等,這些可都是日本鬼子的統制物資,老百姓一看,這些統制物資都能運到張辛莊集市,更何況其他一般生活用品。
山區的老百姓坐不住了,這下家裡貯存的大批山貨有了出路。尤其那些常年收購山貨的小商販們就更坐不住了,紛紛僱傭著山外的腳客,挑夫,雜役等,趕著騾子,推著小車,跳著擔子,進山收貨。
很快,張辛莊集市的情形也傳遍山外。
訊息傳開,很多城鎮的山貨商人來到張辛莊考察,接著,如雨後春筍般地開張了十幾家貿易貨棧,各種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張辛莊集市,集市一天比一天繁榮,來到張辛莊的商人也是一天比一天多起來。
局面開啟後,那困擾馮天冬和軍區如何把山貨運到天津等城鎮的問題,根本不需要他們操心,各路商人自己都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時間不長,小小的張辛莊集市徹底紅火了。
與此同時,在晉冀魯豫軍區邊緣,林縣附近的一個山村,一個與張辛莊同樣的集市也開始繁榮起來。
這兩個集市,逐漸成為了山裡山外的老百姓物資交流的有效渠道。
太行山區的各色山貨,徹底在華北大地流通開來。
在這個過程中,梁老七和曹存嶽出力最大,他們為八路軍開設的貨棧提供了足夠的物資,自己也在兩個集市開設了貨棧,很好的起到了帶頭作用,為啟用廣大山貨商人的熱情,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可惜,這些工作在馮天冬出完主意,暗中做好安排後,就沒他什麼事了,只能旁觀,他還有更重要的工作。這不,為了完成呂純明交待的任務,馮天冬來到了警察署戶籍科。
“怎麼樣?周科長,日子過得悠閒啊,我說的沒錯吧?是不是發財了?”走進周治中的辦公室,見他正無所事事地呆坐在那裡,好像在想什麼心事,便隨口調侃道。
谷槐城清查戶口,頒發居住證的工作基本完成,城裡的居民大都已經領到居住證,他們的工作也就清閒下來,只剩下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