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兆就在院子裡拄著雙柺盪來盪去的,逗得巧雲使勁的拍巴掌,琥珀一旁跟著,想幫忙也幫不上,只好陪著走。
剛走到二門要掉頭,看見魏棗兒領著隔壁吳伯孃進來。
“吳伯孃來了。”
“兆姐兒,都能下地走了?你娘在不?”
院不大,來人都可以看到,江氏迎上去,“吳嫂子來了,快裡屋坐。”
“兆姐兒,伯孃先去你娘那,一會來和你說說話。”
吳伯孃手裡還拿著個禮盒,跟著江氏進了正屋。
正屋進門是個堂廳,對著門是方桌,兩邊各一個方椅,兩側都有兩個方椅,一般來客就是坐這裡,親戚家人女眷那就隨意了,裡屋炕上坐。
江氏招呼吳家的方桌旁坐下,吳家的客氣幾句坐下,把禮盒放在桌子上。
“高太太,今兒來是想告知你件事,我當家的有個族親,在京裡開武館,讓我當家的和我家老大都去那幫忙,收拾好了就走。”
吳家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女兒為長,嫁到宣慶府,大兒子十五歲,小兒子十二歲,當初是在宣慶府開武館,這幾年才回了老家。
吳當家的比高父大一歲,所以高兆姐弟就稱呼他們吳伯父吳伯孃。
“恭喜吳嫂子了,來說一聲就行,還拿什麼禮,這麼多年的鄰居,還客氣啥?我家那幾個沒事就竄你家去了,沒少給你添麻煩。”
江氏見人家拿著禮物來,這幾年吳家沒少送個啥的,雖然不是大禮,也看的出人家客氣又熱情。
“我今兒是來說聲,臨走前我當家的說再請下街坊鄰居,到時高太太可得賞臉來,這不是要去京城,得開路引,就拜託高主簿了,不過吳家在武成縣也是老戶,不就是想,咱隔壁鄰居的,熟人好辦事嗎。”
江氏是一口應了,吳家去衙門一樣開路引,不過找個話題和高家近乎罷了。
吳家的又說了,老房子讓個鄉下族親來住著好看房子,以後也拜託高家多照應。
江氏都應承了,送了吳家的出去,高兆和表妹在院裡坐著,吳家的滿臉心疼的走上前。
“兆姐兒,腿還疼不疼了?伯孃給你預備了了些藥膏,都是吳家祖傳的,等你去了夾板,每日的敷上,堅持貼個把月就好了。”
江氏露出欣喜,吳家黑藥膏很有名,吳家就是不開武館,薛家醫館長期要吳家的藥膏,上門來買藥膏的人都不少,什麼跌打損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接骨續筋,那是一絕,原本就打算等女兒拆了夾板上門去買的,沒想到人家記在心上,主動提出給了。
“兆兒快謝謝你吳伯孃,這可是好東西。”
高兆拿起柺杖要站起來,吳家的一把扶住,“可別動了,和伯孃還客氣啥,你好好的,伯孃就心安了,多好的小娘子,偏偏糟這罪哪,又是長身子的節骨眼上。”
江氏拉著吳家的坐下,聽她這麼說也是一臉心疼,倆人就越說越熱乎,吳家的走前還說走前給包藥粉,是專給小娘子泡澡用的,不外賣,只是吳家女兒專用。
這個可比什麼大禮都強,江氏一連聲的感謝,非讓吳家的拿了好些孃家才送來的物產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