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哪兒算是什麼古董呀,只不過是些電影海報,我拿回京城,給我們家的老頑固緬懷歷史的,他就喜歡看那些黑白電影,還經常用裡面的人物教訓人。”
鄭芒揚了揚手裡的老畫報,六七張捲成一卷,已經有些泛黃,別看這些東西不過只有四五十年的歷史,可是花了她足足有兩千多塊錢。
尤其是那張1952年拍攝的電影《南征北戰》的海報,上面還有馮喆、孫道臨等人的親筆簽名,那攤主就要了一千二百塊錢,說這是建國以來的第一部戰爭片,全國還儲存完好的海報,絕對不過四張。
……
“嘬嘬嘬嘬……嘰嘰嘰嘰……”
兩人正在準備離開,常閒耳中忽然傳來一陣很熟悉悅耳的鳴叫聲。
“咦?小閒子,你過來看看。這裡有個蟈蟈葫蘆,裡面還有個蟈蟈,肚子圓大長腿,眼睛鼓得跟燈泡似的,不會是個大將軍吧……,旁邊這還有個蛐蛐罐兒,哎呀,這蛐蛐罐怎麼破了還拿出來賣呀。”
鄭芒一下就被蟈蟈給吸引了,她跑過來拿起一個葫蘆打量著,嘴裡還咋咋呼呼的大聲呼喊常閒。
常閒幼年是在農村度過,後來他父親工作的企業是三線軍工企業,也是在山區,只是後來初中後才從山區搬遷到建寧的。
小時候沒什麼玩具,最喜歡的就是蟈蟈和蛐蛐這些“野外音樂家”。
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鬥蛐蛐,那會經常三五個小夥伴,半夜打著手電筒,去殘磚敗瓦中抓蛐蛐,而後就開始比賽看誰抓的蛐蛐厲害。
甚至後來到建寧之後,也會偶爾跑到附近的郊外山野中尋覓,那個年代的城市化還沒有像現在這般,到處都是樓房,市區都很小,往外走幾步就是山野菜地。
每到夜晚的時候,到處都響著蟲鳴鳥叫,隨便翻開一塊石頭,下面可能都藏在一隻蛐蛐之類的蟲子。
除了鬥蛐蛐之外,常閒和李其志兩人又喜歡上了養蟈蟈,為了抓到只好蟈蟈,兩人沒少往菜地跑,也沒少因為把蟈蟈帶到課堂上玩耍,而挨常閒老爸的腦瓜崩。
不過那時候養著一隻通體碧綠,叫聲響亮的蟈蟈,在同學之中無疑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是以常閒在聽到剛才那一陣急促的鳴叫聲之後,立刻就分辨出這是隻蟈蟈的叫聲,一看鄭大小姐比自己還熟絡,當下心中大樂,這姐們也是一號奇人,小時候恐怕也是追貓攆狗的主。
尋聲看去,看到鄭大小姐雪白.粉嫩的小手正緊緊攥著一個通體紅中透紫的蟈蟈葫蘆。
……
“拜託,這位小姐,您手裡可是正經八百的三河劉的葫蘆,您小心著點兒。還有,這蛐蛐罐兒也沒破,只是有點小裂罷了,您要是不要,還請讓讓。”
剛吃完飯的年輕攤主沒好氣的對鄭芒說道,這些天家裡的變故像一座大山一樣壓著他,即使鄭大記者年輕漂亮,小夥子也沒有對她加以顏色。
“我還沒看呢,你怎麼知道我不要?小閒子,你倒是快點啊,肉夾饃啊!這小夥子挺牛氣的,你來看看他這物件是真的還是假的?”
鄭芒被懟了一下,倒也不生氣,把手裡的葫蘆遞給了剛蹲下身子的常閒,又隨手抓起那蛐蛐罐兒。
那葫蘆剛一入手,常閒就感覺到手心有股暖意,仔細打量了一下,這個蟈蟈葫蘆象牙鑲口,還配雙龍戲珠玳瑁蓋兒,通口高超過10公分,中間的肚很大,估摸著也有8公分,形態非常飽滿。
從葫蘆口往裡一看,似乎是鏤雕玳瑁雙龍戲珠的蒙芯,通身火繪雲龍圖,紋飾清晰,非常精美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