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尊立像身高都在20公分左右,樸素典雅,胎體厚重,潔白堅實,以德化瓷細膩的質地和獨特的象牙白展示其靜美柔曼的風韻 ,衣紋褶皺轉折延展之處,線條如兔耳鼠尾,鮮明生動,如吳帶當風。
每一尊的背部鈐方形陰文篆書“何朝宗印”四字印。
……
何朝宗。
有這麼一些名字,已經脫離了名字的範疇,變成了行業的標誌,領域的巔峰。
如天空的星辰一般恆古永恆。
所有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都只能在山腳仰望和驚歎,然後,虔誠的學習,希望能夠汲取到一鱗半爪的養分。
書法之於王羲之是如此。
畫畫之於吳道子是如此。
玉雕之於陸子岡是如此。
瓷雕之於何朝宗,也是如此。
公認的中國宗教雕塑藝術第一人,前無古人,後亦無來者。
何朝宗之前的宗教雕塑,幾乎是清一色的大型雕塑。
無論是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大足石窟等石窟佛雕;
或者是樂山大佛、泉州老君石佛等摩崖石雕;
還是蘇州保聖寺羅漢塑壁,和寺觀裡的泥塑佛像、木雕佛像……
上千年以來,基本上都是大型雕塑,目的也都一致——服務於宗教的工具。
而從何朝宗開始,迴歸到了本源。
他的作品走向市井紅塵,服從於材質,服從於內容,服從於人的精神訴求,以單純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質地美取勝,美如脂玉,質感強,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何朝宗的瓷雕作品, 不僅是國內奉若拱璧,在國際上也是極富盛名。
在16世紀的“東西洋”市場上, 便被視為“世上獨一無二的珍品”,人們“不惜以萬金爭購之”。
在日本及東南亞的佛教國家中, 被人們奉為神物至寶, 在西歐人眼中, 被視為“東方藝術之精品”。
何朝宗瓷塑,故宮博物院收藏其雕塑“盤膝觀音”、“達摩”,泉州市文管會收藏其“渡海觀音”,均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珍品。
這一套十八羅漢可以說是絕無僅有,妥妥的國家一級甲等文物,放故宮都是可以當作鎮館之寶的存在。
這東西不要跟常老闆論錢,千萬甭說那玩意兒,俗!
……
良久之後,常閒用了挺大的功夫才將目光從瓷像那邊兒拔出來。
再看那隻帝王綠扳指,插置在黃花梨座上,外有黃花梨盒,色澤黃潤、紋理柔美、香氣沁人、包漿滋潤。
翡翠如同掩映在深山中一汪深不見底的潭水,種、水、色俱佳,材料絕佳而沒有繁複的雕刻,燈光一晃,這翡翠扳指的內壁上,現出一首陰刻的詩——詠綠玉韘:
終不可諼惟令德,佩之無斁豈虛談。
環中內外光明瑩,一氣渾融萬理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