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閒正在咧著嘴,興致勃勃的,卻被旁邊冷不防在腰上懟了一下。
常閒吃疼,扭頭一看,卻是李東飛瞪了他,沒好氣的道:“閒子,不是我說你,大清早的,有這麼好的佐料,你也不知道叫哥哥一聲兒?”
常閒嘿嘿一笑:“看您還沒起床,您又聽不懂,而且就女一號那口條,跟李宗盛唱歌似的,都猜不到他後面是唱還是說,充滿了懸念,我都沒能耐給您翻譯。”
他搖搖頭嘆道:“可惜了的,這天份,擱津門,沒準兒又是一劉蘭芳!”
李東飛還是不依不饒的:“聽不懂還不興我看啊,總比默劇來得精彩吧!”
他叉腰站在一邊,看那老太太的手眼身法步,真個是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不禁搖頭讚歎道:“真是禮失求諸野,跟這比起來,咱京城人罵街就是個弟弟啊!”
“哦?”
這麼一說,常閒倒來勁了。
“李哥,說道說道,你們京城人罵街是怎麼個場面?”
“咱京城人,看誰不痛快了,就會衝著對方的房門兒,對著空氣罵。”
“等那家裡人出來質問,你罵誰吶?”
“他再慢條斯理地,指著馬路說,我罵街吶!”
“切,沒勁兒!”
……
吵架這回事不能看久了,久了沒有新花樣也就沒意思了,看這倆一公一母也出不了什麼新花樣,旁邊就有年紀大的嘀咕,請陶家嬸子過來調解一下。
所謂陶家嬸子就是常閒的外婆。
老人知書達禮,慷慨大方,心地特別善良,幾十年以來受她恩惠的不在少數,左鄰右舍的殺個豬,地裡出個新鮮菜,都會給她送上一點。
加上她處事公正,在村子裡威望很高,有什麼糾紛也會請她來講道理。
“來,讓讓……”
幾個人分開看熱鬧的人,給外婆排開一條路:“大夥兒讓讓,借過一下。”
眾人一看是陶家嬸子來了,立即分開道路,讓她進去。
外婆拄著拐,慢悠悠的一邊走,一邊瞭解情況。
就這麼巴宗事兒,等到了現場,差不多也就知道是怎麼個彎彎繞。
外婆先喊了一聲“石家大哥,先別說話”,喝住那個老漢。
老漢看有人過來幫著主事了,當即閉嘴。
隨即外婆看向那老太太,面帶微笑道:“張家嫂子,你也先停一下,咱們有事兒說事兒。”
上下村子的,差不多都能認識,何況都是幾十歲的老人,肯定都打過交道。
張家老太太瞅了眼外婆,皺了皺眉,既然陶家老太太出來了,她也不敢無理取鬧。
外婆道:“本來這事兒吧,輪不到我來管,我也不想管,但家裡昨天來了遠客,這上下屋裡的,不能讓人家看咱們笑話,所以我就過來多這麼一嘴。”
“你們兩位要是聽,那就什麼都好說,要是不聽,那就照不聽的來辦。”
張家老太太眼神閃爍,哼了一聲:“他們石家伢子把我們家勝利打成這樣,你說怎麼辦吧!”